正文 關於建立幫扶困難離休幹部機製的調查報告(1 / 3)

建立對生活困難離休幹部的幫扶機製,是黨和國家始終堅持的政策主張,也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堅持以人為本、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按照中組發[2008]10號文件中提出的“完善對有特殊困難的離退休幹部的幫扶機製”的要求,2009 年初,我們在全省14個市、100個縣(市區)的老幹部工作部門以及1500名困難離休幹部中進行了問卷調查,基本摸清了困難離休幹部的所需所求,了解和掌握了各地區建立幫扶機製的情況,查找了幫扶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認真分析和研究了下步工作的具體對策,現就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離休幹部特殊困難基本情況的分析

據這次調查,目前全省離休幹部在生活上遇到的特殊困難大致分五種類型:

一是年高體弱,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護理照料困難。這次參加調查的1500名困難離休幹部中,81歲以上的離休幹部占59%,身體狀況差或生活不能自理的占71%,喪偶獨居、空巢離休幹部占62%,有31.8%的離休幹部認為當前最急於解決的困難是日常生活照料,這在老幹部解困需求方麵上堪居之首。由此可見,在離休幹部普遍進入“高齡期”、“高發病期”(以下簡稱“雙高期”)的情況下,他們對親情化、人性化、個性化等多元化服務方麵的需求日益強烈。

二是家庭負擔過重,子女“啃老”現象突出。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很多困難離休幹部的老伴沒有固定收入,有些子女因智障、殘障等原因喪失了勞動能力,有些子女患有先天性疾病或大病重病,有些子女下崗在家,特別是企業離休幹部的子女大多數“子承父業”,在同一企業,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隨著企業產權製度改革的不斷深入,他們大多數下崗失業,全家人的生活全靠離休幹部一人的工資收入來維持,有的離休幹部還要負擔孫輩上學的費用,經濟上處於困窘的狀況,雖然民政等社會保障部門提供了一定的資助,但也僅僅是杯水車薪,這也是造成離休幹部生活水平下降的一個重要因素。這部分離休幹部約占26.9%。

三是患大病、重病多,醫藥費負擔沉重,就醫不方便。離休幹部已進入耄耋之年,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患有一種或幾種老年慢性疾病,每天靠用藥來維持,有些藥需要自費。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患大病、重病、特病的離休幹部逐年增多,在搶救、治療期間,根據病情需要必須用一些特殊藥品、特殊檢查、特別治療方法來醫治,那麼,相應產生的“規定範圍”之外的醫藥費,都需由離休幹部本人承擔,加之一些無固定收入的老伴和無勞動能力子女患病所花銷的醫藥費,都成了離休幹部生活上一筆不菲的開支。同時,老同誌希望定點醫院設置相對多一些、靈活一些,能夠就近就地在社區衛生院看病就醫的要求也十分迫切,據調查,需要解決醫療方麵困難的離休幹部占19.1%。

四是住房狀況差,亟需改善住房條件。調查中我們了解到,有21.6%的離休幹部急需解決住房方麵的困難。他們中大都居住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房子裏,麵積窄小,條件簡陋,有的年久失修,地勢偏低,漏雨現象嚴重,特別是企業離休幹部的住房環境更差,基本上沒有達到住房規定標準,有的甚至還是險房危房,他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使住房條件盡早得以改善。

五是突遇重大災難事故,造成重大損失。盡管這部分離休幹部僅占被調查離休幹部總數的0.7%,但是,這種情況一旦發生,無論是從經濟上、精神上還是心理上都會給離休幹部造成巨大的損失和傷害,頃刻間陷入難以為繼的困境,影響是非常大的,而由此造成的困難絕不能因為其所占比率小而忽視。

從離休幹部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情況來分析,我們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那就是,就目前離休幹部的工資收入來看,居住在城市的離休幹部平均工資約為4000元左右(經濟好的市能達到5000元以上),居住在農村、鄉鎮的離休幹部平均工資也能達到2000元以上(經濟好的縣市區能達到3000元以上),醫藥費按規定實報實銷,應該說,這樣的經濟收入和優厚的醫療待遇,是退休幹部以及其它社會群體所無法比擬的。但是,離休幹部的困難又真真切切的存在,據這次調查初步統計,14個市的困難離休幹部共有3058人,占離休幹部總數的4.6%,而且離休幹部亟需得到扶助和救助已成不爭的事實。正如大家通常所說的,“幸福的家庭家家相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很顯然,離休幹部的困難是由於各種主、客觀方麵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造成的。深入地加以剖析,我們會不難看出,離休幹部的困難不僅僅來是自於個人身體層麵的,也有很多是來自於家庭方麵的;不僅僅是來自於經濟層麵的,也有很多是來自於生活照料、日常服務和精神慰藉方麵的;不僅有群體性的共性困難,也有個性化的需求;不僅僅需要一種政策、機製給予長期地保障,也需要對臨時性、突發性的災難和意外提供應急的援助。總之,離休幹部的困難因為這個群體是處於“雙高期”的老年群體的特殊性而顯得更為特殊,也因為這個群體始終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的特殊性而使得幫扶工作顯得更為迫切和重要。

二、各地區建立離休幹部幫扶機製的基本情況

這裏,我們不妨用幾組數據對全省14個市、100縣(市區)建立幫扶機製的情況作一個分析:

數據之一:14個市中,僅有鞍山、撫順、阜新3個市有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下發的文件或形成了幫扶的製度、規定、辦法,其它11個市均為臨時性的幫扶措施,沒有長效的工作機製。100個縣(市區)中,有政策規定的僅占20%,臨時性幫扶的占69%,還有11%的縣(市區)根本沒有建立機製,在幫扶工作上也沒有任何動作。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