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尚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也是中國古代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曆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曆史地位,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呂尚,生卒不詳,薑姓,呂氏,名尚,字牙,尊稱子牙,號太公望,周武王尊之號為“師尚父”,為炎帝神農氏54世孫,東海(今山東日照市)人。呂尚一生坎坷多磨而又轟轟烈烈,在政治、軍事、經濟思想等方麵都有卓越貢獻。
呂尚的祖先在舜時當過一方的部落酋長,曾協助夏禹治水有功,被封於呂,以地為貧窮了。呂尚是一位很有才能、很有抱負的人。但在商紂王的殘暴統治下,他懷才不遇。為了生計,他曾經在朝歌城裏宰牛賣肉,在孟津街頭開店賣酒。光陰似箭,呂尚已是七十多歲的老人,而他的抱負仍然未能實現。
後來文王訪賢,呂尚做了他的謀士,官封太師。周武王在呂尚的輔佐下滅商,為了有效地統治幅員遼闊的疆土,采取“封建親戚,以屏藩周”的政策。呂尚被封為齊侯,都營丘(今山東臨淄縣)。後來,呂尚治理齊國,能夠因地製宜,充分利用傍海的自然條件開發魚鹽資源,發展工商業,使人民安居樂業,使周朝在東方的統治得到了鞏固。
呂尚的文治武略影響深遠。他不僅是西周的功臣,而且是輔佐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朝之元老,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經驗,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韜略鼻祖,千古武聖
呂尚作為中國韜略鼻祖、千古武聖,其文韜武略、經國治軍,理民化俗之論、之策、之術,都為後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並為華夏民族所稱頌、效法。
權謀思想
呂尚被封齊,建立齊國之後,推行的根本方針是“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的思想。呂尚認為,人的本性是惡死而樂生,好德而歸利,能給予人以生利的是道義,能行仁義道德者,則能使天下人歸服。因此,國君應當以天下之利為利,以天下之害為害,以天下之樂為樂,以天下之生為務。隻有以仁義道德為天下興利除害,使天下人與之共利害,同生死,共憂患,共苦樂,這樣才可以得民心,得天下,使萬民歸心、擁君。
愛民思想
呂尚認為,愛民之道,就是以仁義之道,修德惠民,使民和服。要尊重民意,敬愛民眾,聚合宗親,行仁舉義,才會受到民眾的擁護愛戴,這樣使天下和服,才可以守土、固國而王天下。因此,威服天下者,不必專任武力,不可橫暴百姓,而要以仁義為本,修德禁暴。
順民思想
呂尚通過自己長期生活在民眾中的親自實曆,不斷觀察,精心研究,對於民為貴、民為本的思想有深刻的認識,並樹立了牢固的民本意識,所以他在出山之前和立國治國之中,都始終堅持以民為本,實行仁政,收服民心,使萬民歸心。對如何安定天下,呂尚指出:天有其自己的運行規律,民眾有其自己的日常生活事業。
呂尚是中國曆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國文藝舞台上一個“高、大、全”的形象,還是中國神壇上一位居眾神之上的神主。作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為“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護佑神靈。
延伸閱讀
薑太公釣魚
商紂暴虐,周文王決心推翻暴政。太公薑子牙受師傅之命,下界幫助文王。但薑子牙覺得自己半百之齡、又和文王沒有交情,很難獲得文王賞識。於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一河邊,用沒有魚餌的直鉤釣魚。大家知道,魚鉤是彎的,但是薑子牙卻用直鉤、不用魚餌,釣到了很多魚。周文王見到了,覺得這是奇人(古代人對奇人都很尊敬的),於是主動跟他交談,發現這真是個大有用之才,招入帳下。後來薑子牙幫助文王和他的兒子推翻商紂統治,建立了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