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勢造英雄,在香港富豪的“龍虎鬥”中,李嘉誠以獨特的經營方針和策略,把握時機的準確和果斷,超凡的毅力和信念,步步為營,節節高升,最終登上了香港首席大富豪的寶座,成為稱雄香港的“超人”!
李嘉誠,生於1928年,廣東潮安人,當代華人首富。
李嘉誠的父親去世很早,迫於生計,李嘉誠不得不輟學開始了他的打工生涯,在他舅父莊靜庵的中南鍾表公司當泡茶掃地的學徒。這段學徒生涯磨礪了他的意誌。
17歲時,李嘉誠在一間五金製造廠和塑膠褲帶製造公司當推銷員,開始了推銷生涯。由於聰明能幹和驕人的業績,18歲時他就做了部門經理,之後更是榮任了總經理。但是,李嘉誠認為他現在的成功不算什麼,自己畢竟還是一名打工仔,他要自己成立公司。1950年,李嘉誠把握時機,創辦了長江塑膠廠。
從1950年到1955年間,是李嘉誠創業最艱難的五年,他克服了許多磨難:資金短缺,質量不高,銷路不暢,同行競爭。從1955年開始,在創業道路上摸爬滾打的李嘉誠逐漸開始成熟,他的塑膠廠也逐漸走向輝煌。1951年“長江塑膠廠”改名為“長江工業有限公司”,李嘉誠公開宣稱:“從今以後,長江的產品,沒有次品。”李嘉誠在塑膠行業裏穩紮穩打,很快就打入並逐步占領了歐美市場,被業界稱為“塑膠大王”。
60年代中期,中國大陸發生了“文化大革命”,鬧得香港也人心惶惶,整個社會亂成一片。很多富翁紛紛逃離香港,爭著廉價拋售產業。李嘉誠正在建築中的樓房也被迫停工,按照當時的房地產價格來算,李嘉誠簡直可說是全軍覆沒了!
處在驚濤駭浪中的李嘉誠臨危不亂,沉
著應變。他仔細分析局勢,不相信香港會就
此垮掉,認定動亂是暫時的,中國肯定很快就會恢複穩定,香港還將進一步繁榮發展,而房地產的價格必然會回升。因此,在別人大量拋售房地產的同時,李嘉誠卻反其道而行之,將自己所有的資金都用來大量收購房地產。朋友們知道後,都為他擔心,紛紛勸他不要做傻事。李嘉誠毫不動搖,他說:“我看準了不會虧本才敢買,男子漢大丈夫還怕風險?怕就別幹實業這一行!”
李嘉誠又一次成功了。70年代初,香港的房地產價格開始回升,李嘉誠從中獲得了200%的高利潤!到1976年,李嘉誠公司的淨產值達到5個多億,成為香港最大的華資房地產實業。
1977年,香港地鐵要在中區鬧市的中環站和金鍾站舉行興建投標,這是香港最繁華的地段,也是世界上最值錢的地皮之一,每平方米標價高達10萬港元,總價估計在2.44億港元,被稱為“地王”。英國、日本、法國、美國和香港等地共309家公司前來參加競爭。李嘉誠胸有成竹,提出了最佳方案,一舉戰勝所有對手而中標。一時新聞界熱炒李嘉誠,說這是“華資地產淩駕英資的先聲”,是“華資地產崛起的新紀元”!李嘉誠也因此獲得了可貴的信譽。第二年,李嘉誠中標所建的環球大廈和海富中心先後建成拍賣,都是在一天之內就售完,而且價格打破了香港房地產的曆史紀錄,為李嘉誠賺得了數億港元的財富。緊接著,李嘉誠又設法買下了一家老牌英資水泥廠和英國和記洋行經營的黃埔造船廠,古老的英資商行終於有一家成了華資集團大旗下的“臣民”,這個經濟界的奇跡,又一次成為香港的爆炸性新聞。
1978年,李嘉誠抱著“窮此一生,以報效祖國為己任”的信念回到了祖國大陸,同年年底為家鄉捐建14幢“群眾公寓”,以解決家鄉父老的燃眉之急。1980年,李嘉誠毫不猶豫地捐資兩百萬港元,修建了潮州醫院和潮安醫院,同年帶頭捐資3000萬港元作為籌建汕頭大學第一期工程的經費。1989年,他又捐資5.7億港元以支持祖國慈善業的發展。
李嘉誠以其對慈善事業的熱情態度贏得了社會的尊敬。
延伸閱讀
李嘉誠和一枚硬幣
一次,李嘉誠在取汽車鑰匙時,不慎丟落一枚2元硬幣。硬幣滾到車底。當時他估計若汽車開動,硬幣會掉到坑渠裏,於是及時蹲下身欲拾取。此時旁邊一名印度籍值班見到,立即代他拾起。李嘉誠收回該硬幣後,竟給這名值班100元酬謝。李嘉誠對此的解釋是:“若我不拾該2元,讓它滾到坑渠,該2元便會在世上消失。而100元給了值班,值班便可將之用去。我覺得錢可以用但不可以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