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秘密(1 / 2)

左天賜躺在床上,平生第一次失眠了。

從小就知道自己是爺爺收養的,這一點爺爺和村裏人都沒有瞞他。本來以為這輩子可以很淡定地對待這樣的結果,可一旦知道自己出身的線索,知道或者這個世界上還可能有自己親人的存在,就象村裏從小一起長大的夥伴們一樣,有爸爸媽媽、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甚至兄弟姐妹,左天賜就無法平靜了。雖然自己從小就受到村裏人的親人一樣的照顧和關愛,雖然左老爺子對自己比親爺爺還親,但這畢竟還是不同的。作為一個已經來到這個世界18年的少年人,父愛、母愛、血脈相連的感覺自己何嚐哪一天不在奢望著去體會。

從前,這個念頭壓在心底最深處,可如今,它就象春天裏的野草一樣冒了出來。

閉著眼睛,一會兒臆想著自己心目中父母的形象,一會兒盤算著應該如何著手去追尋自己的來曆。紛繁複雜的思緒圍繞著左天賜,幹脆就不睡了,喊了聲“開燈”,聲控係統悄無聲息地接受了命令,屋裏先是全部燈光大亮,然後光線變幻,其它燈具漸漸變暗,隻餘下床頭燈被定格在一個合適的亮度上。

這是俞子弘的設計作品:居室智能燈光控製係統,可以監測環境亮度和人的活動範圍,自動控製燈具的亮度,達到節能的目的。雖然節能效果不太明顯,成本也高了點,但這是俞子弘在左天賜指導下第一個獨立完成的設計,左天賜給俞子弘布置這個人物的原因是因為爺爺年紀大了晚上起夜不方便,有了這個係統,就不用再摸黑去找開關了。

深夜裏幽靜的燈光照亮了這間書海,是的,把左天賜的這間臥室比作書海一點不誇張。因為這間房子,除了一張床,剩餘的空間幾乎全是書籍。房間的四麵看不到一點牆麵,全部是碩大的到頂的書架,塞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籍,看書架的厚度,應該是兩排疊在一起的,床底下露出的也是一疊捆紮好的書籍。地上還有幾個活動書架,上麵同樣擺滿了期刊雜誌,看樣子是主人最近閱讀的。最上麵的一本是《Nature》,世界上最頂尖的科學類雜誌。雜誌的封麵是一篇介紹最新的物理學進展的論文簡介——《希格斯玻色子和標準模型》,作者是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貝托魯教授。雜誌的旁邊,擺著一台筆記本電腦,那是左天賜平時用來檢索書籍和收發Email用的。

互聯網的普及,穀歌之類的企業正在慢慢改變人類獲取知識傳承的方式。從原來的先學後用,學以致用,慢慢向即用即學、邊用邊學轉變,人們開始輕視了係統性的學習,而是在需要的時候開啟搜索引擎,然後隻剩下鼠標的點擊、跳轉、點擊、複製、粘貼、拚接,無法理清這種學習方式對人類的發展是好是壞。或許人類正在走在岔路口,人類文明創造積累了海量的知識和信息,到今天,這顆知識樹上任何一個分支恐怕都不是一個普通人窮其一生可以了解透的。這樣的情況下,對每一個個體生命來說,短暫的生命曆程和現實生活的壓力,迫使每個人都渴望嚐試更加有效率的學習方式,互聯網恰逢其時,但功利性的學習方式會不會導致人類學習能力的退化,甚至產生更嚴重的後果?

左天賜對於這樣的討論並不熱衷,他其實並不怎麼用互聯網,首先,這裏地處偏僻,現在還隻能通過中國移動的GPRS上網,網速太慢,左天賜也就隻在查找知識點和相關書籍名錄時會用一下。第二,相對於這種快餐式的學習太過浮光掠影,浮於表麵,左天賜更傾向於訂購書籍和期刊進行係統性地學習。對於普通人來說,學習效率低和學習時間長的問題在左天賜這裏幾乎不存。左天賜可以做到一目十行或者一目一頁,超級強悍的視力係統和大腦處理能把這些信息迅速地進行處理,並且與原來存儲的知識體係對照,過濾、去蕪存菁、分門別類地進行整理。

其實左天賜購買這些書籍的目的,並不完全是按照書本學習,很多時候,他隻是為了對照和印證自己掌握的知識到底在這個星球上是否存在,或者自己的掌握的知識已經到了哪一步。

因為左天賜的身體裏藏著另一個極其龐大的知識係統,其龐大的程度左天賜無法想象,以自己如此恐怖的學習能力,十八年了,現在能閱讀到依然是帶著“啟蒙”符號的教材,而且什麼時候能讀完,依然不得而知。而以左天賜的了解,帶著這個符號的教材,如果要把它與地球上的知識體係相對應的話,大概隻相當於幼兒園的啟蒙讀物,連小學都不是。可這些教材裏的知識卻明顯已經高出了他在這個星球上所能購買到書籍裏的內容,甚至現在世界上的很多未解的答案,這些教材裏都已經有了明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