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學習兵法、槍法(1 / 1)

嶽飛少年時性情沉穩,不愛說話,但是他非常的勤奮好學,特別喜歡讀書,尤其是讀一些關於兵法的書,如《孫子兵法》、孫臏及吳起的兵法之類的書籍。那些卷帙浩繁的史實、變幻莫測的兵法,像是一個個神奇的迷宮,深深地吸引著他那幼小的心靈。

由於家境貧寒,在長期的艱苦勞動中,嶽飛自小便得到了很好的鍛煉,他意誌堅強,身體強壯,力氣很大。十幾歲的時候就創造了能挽弓三百斤的記錄,這在宋代幾乎是最高的紀錄。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年輕人都願意抽空練習武藝,立誌要戎馬沙場,保家衛國。

嶽飛的外公姚大翁非常喜歡自己的小外孫,姚大翁在當地是個遠近聞名的秀才,稱得上是見多識廣,了解到小外孫的狀況之後,心裏也十分著急。家裏的兵書有限,小嶽飛自從便聰明神武,書中的內容是讀完了,但是要想真正地擁有帶兵打仗的能力,就必須有一個老師言傳身教,才能將書中的理論性的內容,轉化為實踐。於是姚大翁便想到了當地著名的槍師陳廣。

陳廣的槍耍得出神入化,每當他練槍的時候,附近的孩子都會跑到他家,爬上牆頭,偷偷地看他練槍。小嶽飛自然也在其中,時間長了,陳廣發現其他孩子都在看自己的臉和手,隻有嶽飛盯著槍尖,眼神死死地跟著槍尖走。

槍是由矛演變而成的。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河套人”就已經開始製作和使用矛了。這是人類最早使用的武器之一,最早是用於打獵。和矛一樣,槍是古代戰場上使用最廣的長形刺兵。不管是曆史上,還是小說中,用槍的人數不勝數,它靈活多變,如果和戰馬配合使用就更加絕妙。古代很多將領都青睞長槍,如趙子龍、羅成、楊宗保、嶽飛、戚繼光等等。

為了能夠學好槍法,嶽飛自己在家裏做了一把木槍練習擊刺。但是沒有老師的指導,遇到一些不懂的地方,嶽飛就著急了。嶽飛也曾帶著自己家的豆子,去找槍師陳廣,請陳廣收自己為徒。但是陳廣拒絕了這個小毛孩,這使小嶽飛很是沮喪。

外公的到來讓小嶽飛很是高興,之後姚大翁和嶽母便帶著嶽飛前去拜見陳廣,但是陳廣卻沒有收他,後來陳廣的父親走了出來,對陳廣說:“這是嶽和的兒子,嶽和為人忠厚,他的兒子學槍,肯定不會作惡的。”

陳廣起初沒有吭聲,隻是上上下下打量著嶽飛,然後拉過嶽飛的手,摸了摸嶽飛滿手掌的老繭,捏了捏嶽飛的胳膊,搌了搌嶽飛厚實、發達的胸肌,又在嶽飛肩膀上用力拍了拍,覺得小嶽飛是個練武的好苗子,於是便微微地點了點頭,眼神中有掩飾不住的讚賞。

之後小嶽飛便名正言順地成為了陳廣的弟子。為了進一步開發嶽飛的潛力,陳廣在收嶽飛為弟子的第二天就加緊了對嶽飛的訓練。

陳廣把嶽飛帶到了一個自己平時獨自練武的僻靜場院,拿來一根碗口粗細的鄉下莊戶人家夜間用來頂門的木棍,交給嶽飛,叫他單手持其一端平舉著。

見嶽飛毫不費力,陳廣又在棍子的另一端係上三塊砌城牆用的大青磚,他見嶽飛若無其事的樣子,於是又在棍梢小心地放上一個裝滿水的酒壺。

嶽飛雖然感覺師傅的舉動怪異,但是初來乍到,拜師學藝,也不敢多問。陳廣似乎看透了小嶽飛的心思,於是便告訴他,自己這樣做是為了鍛煉他的腕力,為了能夠使手腕的力量和手臂的力量更好的結合起來。

陳廣還告訴他,習武之人不能像牛馬那樣使用蠻力,而應像小小螞蟻那樣巧妙地使用力量,隻有將臂力與腕力巧妙地結合,才能將一杆槍使得出神入化,宛若天馬行空、蛟龍翻海,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嶽飛聽從陳廣的教誨之後,學得更加賣力了,陳廣很快就喜歡上了這個勤學苦練的孩子。沒過多久,嶽飛便掌握了槍法的精髓,將槍舞動得出神入化,後來嶽飛的槍法非常精準,點誰擊誰,一縣之中,無人能敵。嶽飛深得槍之技擊的精髓,他將所有力量都聚在槍尖,力度之大,能擊穿鐵牆;範圍之廣,能攻擊十米之外的敵人。敵人根本不能靠近他的身體,大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