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和這一家,本是個自給自足的中等農民家庭,但是不幸的是無情的洪水淹沒了他們的農田,家產損失極其嚴重,從此淪為佃戶,全家的生活立刻就變得捉襟見肘。幾年以後,嶽飛添了一個弟弟嶽翱,家計就更加艱難了。這時候的嶽飛雖然年幼,但是已經擔當起了家庭的一部分責任,他很小的時候就跟隨父親下地勞動,挖土、打柴……沉重的農活使得他對農民的艱難深有體會,也讓他的性格質樸渾厚。這影響了他的一生。
嶽和夫婦在晚年喜得兩個男孩,但是,他們從不放縱孩子,而是“鞠育訓導”,既有溫暖的撫愛,又有嚴肅的管教。姚氏作為慈母,更是深明大義,克盡己責。
少年的嶽飛,從他能夠勞動之日起,就經常到野地裏去拾柴割草,供作燒飯和飼養牲畜之用。小嶽飛非常喜歡讀書,每到晚上便纏著母親教自己讀書認字,並講述一些曆史上英雄人物的事跡。嶽飛的記憶力很強,理解力也不凡,凡他讀過的書和聽過的故事,不但都能牢記不忘,而且也能從中體會出某些道理。
可由於家裏實在太窮,根本就買不起筆墨紙張。所以沒有辦法寫字,這一度讓小嶽飛十分傷心,嶽母對於孩子的勤奮看在眼裏,記在心裏,為了能給嶽飛買筆墨紙張,嶽母常常不分晝夜地做針線活,希望能夠多攢一點錢給小嶽飛買紙和筆。
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小嶽飛經常幫助母親上山砍柴,換錢貼補家用。有一天,天快黑了,很多孩子在一起玩遊戲,他們遠遠看見嶽飛背著一捆柴火下山來了,就喊他過來一起玩。嶽飛看見朋友們用樹枝在地上畫格子做遊戲,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於是匆忙地告別了朋友們,趕回家中。
嶽飛回到家中之後便迫不及待地告訴母親自己有了紙和筆,母親很是迷惑,小嶽飛趕忙從家中拿出簸箕端了滿滿一簸箕沙土,然後把沙土倒在地上弄平,拿著柳條在沙土上畫著,並告訴母親:這樣我就可以寫字了!
自此之後,嶽母便經常在空暇的時間用樹枝教小嶽飛練字,小嶽飛非常珍惜時間,經常是同伴在玩的時候,他在家裏刻苦地練習寫字,通常是寫完了抹平沙子之後重新開始。經過刻苦練習,嶽飛的學識不但有了很大的長進,而且練就了一手剛勁有力的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