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一場浩浩蕩蕩的洪水,小英雄嶽飛出世了,他的出生帶著濃厚的傳奇色彩。這個大難不死的孩子從小就吃盡了苦頭,他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博得了師傅的喜愛。雖然年少,但是已經在同伴當中嶄露頭角,“槍挑小梁王”更是讓他名聲大噪。艱苦的環境不僅磨煉了他的意誌,也讓他堅定了報國的決心。好男兒誌在四方,在父母親的鼓勵之下,年少的他踏上了報國之旅。母親的教誨時刻記在心中,背上的“精忠報國”四個字熠熠生輝。
嶽飛(公元1103年~1142年),字鵬舉,漢族,北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裏(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菜園鎮程崗村)人。中國曆史上著名戰略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將。嶽飛因其軍事方麵的才能被譽為宋、遼、金、西夏時期最為傑出的軍事統帥、聯結河朔之謀的締造者。同時又是兩宋以來最年輕的建節封侯者,南宋中興四將(嶽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之首。
關於英雄嶽飛的誕生有許多神奇的童話,據《嶽飛傳》記載:“飛生時,有大禽若鵠,飛鳴室上,因以為名。未彌月,河決內黃,水暴至,姚母抱飛坐甕中,衝濤及岸得免,人異之。”就是說小嶽飛出生的時候,有一隻像鵠一樣的大鳥在屋頂上盤旋,因此父母給他取名為“飛”。嶽飛的出生帶著一股神秘的色彩,被賦予了天賜的神聖光環,實際上這也隻是後人對於嶽飛的敬仰才編製出的神話,鵠是一種天鵝,是一種聖潔的鳥,用來象征嶽飛氣節不凡,忠貞高潔。
在小嶽飛還沒有滿月的時候,由於黃河決堤,家鄉發生了洪水,為了逃生,嶽飛的媽媽抱著他坐在甕中在水上漂流,幸運的是,他們被水衝到了岸上,才免於一死,鄰裏們見這孩子大難不死都很驚訝,覺得這個孩子將來一定會成大器。
還有一個關於嶽飛誕生的神奇傳說是:嶽飛是張飛投胎轉世,是忠義的象征。馮夢龍《喻世明言·遊酆都胡毋迪吟詩》載:“嶽飛係三國張飛轉生,忠心正氣,千古不磨。一次托生為張巡,改名不改姓;二次托生為嶽飛,改姓不改名。”清古吳墨浪子《西湖佳話》卷七《嶽墳忠跡》載:嶽母生他的時節,夢見一個金甲紅袍,身長丈餘的將軍,走進門,大聲道:“吾乃漢朝張冀德也,今暫到汝家。”說畢,即時分娩,父親因此就為他取名為飛。備錄民間神道傳說的《曆代神仙通鑒》載:宋徽宗時,關羽現於宮中,帝問張飛何在?羽曰:“飛與臣累劫為兄弟,世世為男子身,在唐為張巡,今已為陛下生於相州嶽家。他日輔佐中興,飛將有功。”相州湯陰嶽和,存心寬厚,妻姚氏尤賢。有娠晝寢,一鐵甲丈夫入曰:“漢冀德,當住此。”醒產一子,有大鳥若鵠,飛鳴屋上。實際上這些輪回之說,隻是人們的一種善良的願望而已。
不管哪一個故事是事實,我們可以確定的是,英雄的誕生不但充滿了傳奇的色彩,而且自誕生起人生之路就比較坎坷。但正是這種坎坷之路塑造了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嶽飛的父親嶽和重義氣,為人善良、忠厚。盡管家裏的生活境況不好,但看到同裏近鄰誰家有難,他寧可自己節衣縮食,也要濟人之困、熱情相幫。父親的這種美德,給少年時代的嶽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響了他的一生。可以說嶽飛生在了一個雖然比較貧困,但是相對和睦的家庭。這對他良好品格的形成也有著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