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經典美容食譜(7)(1 / 3)

功效色澤鮮豔,口味鮮香、微酸,經常食用對防治夜盲症、幹眼病,維持正常視力有一定的食療保健作用。

9.治療青光眼——木耳綠豆粥

原料粳米100克,綠豆50克,黑木耳20克,紅糖30克。

製作方法

(1)黑木耳放到盆中,注入適量冷水,待其充分泡發後去蒂和雜質,清洗幹淨,切成碎末;

(2)粳米淘洗幹淨,控水;

(3)綠豆淘洗幹淨,放到鍋中,加入適量清水,旺火煮開後改用文火煨煮至綠豆酥爛,然後加入淘洗幹淨的粳米,用旺火煮開後改用中火煮10分鍾左右,放入黑木耳末和紅糖,再煮幾沸,待綠豆和粳米熟爛即可出鍋食用。

食用方法每日2次,每次約100克。

功效有活血降壓、益氣除煩等功效,對慢性充血性青光眼有較好的療效。

10.治療白內障——一雞肝銀耳湯

原料雞肝100克,茉莉花24朵,水發銀耳15克,枸杞5克,精鹽、味精、澱粉、料酒、薑汁、雞湯各適量。

原料性狀

雞肝:雞肝是家禽雞的肝髒,營養豐富,每100克含蛋白質18.2克,脂肪3.4克,此外還含有碳水化合物、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D、鈣、磷、膽堿等成分。中醫理論認為,雞肝性味甘、微溫,微毒,入肝、腎二經,有補肝養血、明目的功效,可治療肝虛目暗、兩目昏花、小兒疳疾、婦人胎漏等病症,是預防缺鐵性貧血的理想食品。

茉莉花:又名末利、奈花、雪瓣、木梨花等,芳香濃鬱,沁人肺腑,因此有“人間第一香”之美譽。中醫理論認為,茉莉花性溫,味甘、辛,含有苯甲醇、芳樟醇、安息香酸、芳樟酯、茉莉花素、素馨內酯、吲哚等成分,有安神、理氣、清熱、解毒、開鬱、辟穢等功效,主治頭暈、目赤、瘡瘍、腹痛、結膜炎、腹脹腹瀉、瘡毒等病症。

製作方法

(1)將雞肝放到水中浸泡片刻,清洗幹淨後切成薄片,放到碗中,加入適量的澱粉、料酒、薑汁和精鹽,拌勻;

(2)水發銀耳洗淨,撕成小朵;

(3)將枸杞和茉莉花分別洗淨;

(4)湯鍋置火上,倒入雞湯、料酒、味精、精鹽和薑汁,攪勻後放入銀耳、枸杞和雞肝,旺火煮沸後撇去浮沫,改用中火繼續煮燉,待雞肝將熟時撒入茉莉花即可裝碗食用。

食用方法早晚佐餐食用。

功效清香宜人,有補肝益腎、明目美顏之功效,對白內障、麵色憔悴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11.防止花眼——黑木耳炒黃花菜

原料黑木耳20克,幹黃花菜80克,精鹽、味精、蔥花、花生油、澱粉、高湯各適量。

製作方法

(1)黑木耳放到溫水中,待其充分泡發後去雜、洗淨,瀝幹水分,撕成小片;

(2)幹黃花菜洗淨,放到涼水中,待其泡發後去雜、洗淨,瀝幹水分,切成小段;

(3)鍋置火上,倒入花生油,燒至五成熱時放入蔥花煸香,然後放入黃花菜和黑木耳,煸炒片刻後加入高湯、精鹽和味精至黑木耳和黃花菜熟透並入味時用澱粉勾薄欠即可出鍋食用。

食用方法佐餐食用。

功效清淡滑潤,鹹香適口。有安五髒、補心誌、明目之功效,對火爆眼、紅眼病等眼部疾病也有較好的食療作用。

12.養血明目———芎歸明目雞湯

原料熟地5克,當歸6克,川芎5克,天冬5克,枸杞5克,白芍5克,菊花5克,牛膝5克,甘草3克,雞湯3碗。

原料性狀

熟地:別名伏地、大熟地、熟地皇等,含有二氫梓醇甙、胡蘿卜甾醇、桃葉珊瑚甙、甘露醇、梓醇甙、半乳糖甙等營養成分。中醫理論認為,熟地性微溫、味甘,質柔潤,入肝、腎二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對耳鳴健忘、腦髓不足、腰膝酸軟、心悸失眠、須發早白等症狀有很好的防治作用,《本草綱目》稱它(熟地)有“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髒、通血脈、利耳目、黑須發”的神奇妙用。

當歸:又叫雲歸、西當歸、秦歸等,中醫理論認為,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含有煙酸、正丁烯酰內酯、阿魏酸、倍半萜類化合物、蔗糖等成分。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能。可防治麵色萎黃、眩暈心悸、虛寒腹痛、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等病症。

川芎:別名芎窮、山鞠窮、芎藭、香果、小葉川芎等。主要含有揮發油、阿魏酸、川芎嗪、芎釅內酯、川芎內酯、川芎酚、阿魏酸、大黃酚、瑟丹酸、棕櫚酸和香莢蘭醛等成分。中醫理論認為,川芎性溫、味辛,有活血行氣、鎮靜止痛、催眠降壓等功效。對跌撲腫痛、經閉痛經、風濕痹痛、心脈瘀阻、風寒頭痛等病症有治療作用。

天冬:又叫明天冬、倪鈴、趕條蛇、多仔婆等,味甜微苦,主要含有天門冬素、黏液質、絲氨酸、蘇氨酸、脯氨酸、甘氨酸穀甾醇、甾體皂甙、菝葜皂甙元、甲氧基甲基糠醛、木糖和葡萄糖、瓜氨酸等成分。中醫理論認為,天冬性味甘、苦,大寒,入肺、腎二經。有潤肺止咳、養陰生津等功效。主治陰虛發熱、咳嗽吐血、咽喉腫痛、燥咳痰黏、勞嗽咳血、熱傷氣陰、舌幹口渴、心煩體倦等病症。

白芍:又叫金芍藥、芍藥、離草、餘容等。味微苦、酸。主要含有芍藥甙、羥基芍藥甙、苯甲酰羥基芍藥甙、苯甲酰芍藥甙、白芍藥甙、牡丹酚甙、牡丹酚原甙、胡蘿卜甙、苯甲酸、揮發油、子鞣質等成分。主要產於我國四川、浙江、安徽等地。傳統中醫理論認為,白芍味苦、酸、微寒,有平肝止痛、斂陰止汗、養血調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等功效。主治胸腹疼痛、麵色萎黃、痰飲眩悸、自汗盜汗、瀉痢腹痛、煩躁易怒、四肢攣痛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