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仁:就是芥菜的莖,芥菜又叫芥、皺葉芥、辣菜、大芥、臘菜,是我國原產的栽培蔬菜之一。芥末仁性味辛、熱,有溫胃、散寒、解毒之功效,對減少血液黏稠度、治療氣喘、預防蛀牙有較好的療效。
製作方法
(1)萵筍洗淨,削去皮,切成6厘米長、3厘米粗的長條,放到碗中,撒上適量精鹽,拌勻後醃漬兩小時(為了去其苦味),取出洗淨,放到沸水鍋中略焯,撈出瀝幹水分,放到碗中,加入10克香醋、5克白糖和1克味精,拌勻後醃漬;
(2)剔除芥末仁(芥末的粗老莖)的表皮,將嫩莖清洗幹淨,然後切成6厘米長、3厘米粗的長條,再將芥末仁條放到沸水鍋中燙熟,取出控水,放到碗中,加入5克白糖、5克香醋、1克味精和適量醬油,拌勻後醃漬2小時;
(3)刮去薑的皮,切成長細絲,放到水中浸泡片刻,取出控水,放到淨碗中,加入5克米醋,醃漬30分鍾;
(4)將萵筍條、芥末仁條、薑絲放到一起,拌勻後淋上香油,再次拌勻後即可食用。
食用方法佐餐食用。
功效此菜脆嫩、微辛辣,有利五髒、通經脈、補筋骨、開膈熱、祛口氣、白牙齒、明眼目、健胃止嘔、化痰等功效,對於嘴唇幹裂也有較好的食療作用。
2.牙齦出血——名斛綠茶煎
原料鮮石斛10克,綠茶4克。
原料性狀
石斛:又名金釵花、林蘭、杜蘭、石蓫、黃草和吊蘭花,是蘭科石斛屬多年生草本附生植物石斛的莖,較為肥厚,為圓柱形或扁圓柱形。中醫理論認為,石斛性微寒,味甘、淡、微鹹,入胃、腎二經,有養胃生津,滋陰清熱的功效,主治熱病傷津、口幹煩渴、病後虛熱、陰傷目暗、視物不清等病症,對慢性胃炎也有較好的療效。
製作方法
(1)鮮石斛清洗幹淨,切成節;
(2)綠茶用清水衝洗一下,與石斛段一同放到紫砂茶壺中,倒入沸水,並將茶壺放在小火爐旁燉5分鍾左右,然後取汁飲用。
食用方法每日衝泡1壺飲用。
功效對胃陰不足、腎陰虧損所致的煩熱、消渴、牙齦出血、口腔潰爛、口臭等病症有較好的療效,對唇部幹裂也有較好的食療作用。
3.牙齒失健——桑蒲溜蛋泥
原料雞肝30克,雞蛋黃4個,桑寄生10克,香蒲10克,雞心1個,紹酒、精鹽、味精、熟豬油各適量。
原料性狀
桑寄生:又叫桑上寄生、寄生樹、寄屑、寄生草等,是桑寄生或毛葉桑寄生等的枝葉。中醫理論認為,桑寄生性味苦、甘、平,無毒,入肝、腎、心三經,富含槲皮素、扁蓄甙等成分,有通經絡、補肝腎、除風濕、強筋骨、養血固齒等功效。
香蒲:又叫蒲草、毛蠟燭、蒲黃、蒲棒、長苞香蒲,中醫理論認為,香蒲性味甘、平,入脾、肝、腎經,有生津潤燥、補脾益腎、解毒消癰、安胎止血、利尿通淋等功效,主治小便不利、胎動不安、乳癰、消渴等病症。《本經》記載:香蒲“主五髒心下邪氣、口中爛臭,堅齒明目聰耳。久服輕身耐老。”
製作方法
(1)桑寄生和香蒲分別洗淨,瀝幹水分後烘幹,研成粉末;
(2)雞肝和雞心分別洗淨,放到一起,剁成茸泥,放到碗中;
(3)將雞蛋黃放到碗中,攪散;
(4)在雞肝和雞心泥中加入少量的紹酒、味精和精鹽,拌勻後擱置5分鍾,然後放入打散的雞蛋黃、桑寄生末和香蒲末,拌勻;
(5)淨鍋置火上,加入熟豬油,燒至五成熱時放入蛋肝茸,文火餾炒成熟,劃散後起鍋入盤即可食用。
食用方法佐餐食用。
功效此菜質地鬆散,鮮香爽口,有滋陰養血,固齒長發之功效,對於牙齒失健、腎陰不足、虛火上升和胃陰虧損等病症均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4.牙齒健美——一黃豆排骨
原料黃豆500克,豬排骨800克,蒜片、蔥段、薑片、精鹽、味精、料酒、醬油各適量。
原料性狀
黃豆:黃豆是大豆家族中的一員,營養價值非常豐富,既可食用,又可榨油,有“綠色牛乳”、“豆中之王”的美稱。據營養學家研究表明,黃豆中含有大量的大豆蛋白質和豆固醇,能夠明顯改善和降低血脂和膽固醇,從而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黃豆中的植物雌激素結構與人體中的雌激素結構十分相似,可以輔助治療婦女更年期綜合征。大豆中的蛋白酶抑製劑、皂角苷、異黃酮、鉬、硒等成分能夠抑製前列腺癌、皮膚癌、腸癌、食道癌等癌症病變。大豆脂肪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大豆磷脂,有保持血管彈性、健腦和防止脂肪肝形成的作用。最新研究發現,經常吃黃豆能提高肌膚的新陳代謝,促使機體排毒,防止皮膚幹燥、頭發幹枯。
製作方法
(1)揀去黃豆中的雜質,用清水衝洗幹淨,放到盆中,加入清水浸泡5小時,待其泡漲後撈出;
(2)豬排骨洗淨,切成長約4厘米的塊;
(3)砂鍋置火上,放入排骨塊、蔥段、薑片、料酒和醬油,再加入適量的清水,旺火煮沸後撇去浮沫,然後放入泡好的黃豆,用文火燉至黃豆酥軟、排骨熟爛,最後用少許精鹽和味精調味,再在上麵撒上蒜片,攪拌均勻即可食用。
食用方法佐餐食用。
功效此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有利於牙齒的健美。
5.固齒美齒——海帶燒豆腐
原料豆腐300克,海帶150克,蝦子20克,蔥花、薑末、精鹽、色拉油、高湯各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