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趙守山(1 / 2)

兩人製定好民團的這些製度,便已到正午時分,吃過飯後,周治命人從周家倉庫中,把洋槍取來,然後再將民團眾人,集合起來。周治便將和黎誌遠一起製定的那些製度,向民團的人講了一遍,說道:“無規矩不成方圓,從此以後,咱們民團再不是沒有規矩約束的了,誰要是違反了軍規,定然嚴懲不怠。”

民團的人,聽周治將那些製度,說了一遍,隻覺得聽的頭暈目眩,天花亂墜,他們都是無拘無束慣了的,對周治的話,也就沒有放在心上,一臉的不以為然。

周治見到,在心中暗想:“看來隻是定下民團的製度還不行,要讓民團真正成軍,擁有戰鬥力,還得再設法讓這些製度,深入人心,怎麼才能做到呢?”

周治想到後世軍隊的一個辦法,那就是學習,周治在心中打定主意,等民團白天訓練完畢後,趁著晚上睡覺前的一段時間,將民團的人召集起來,以學習識字為名,把民團的這些製度,好好的和他們講上幾遍。

水滴石穿,時日一久,就不信他們,不會不把民團的這些製度放在心上,

想完這些,周治又指著一旁裝洋槍的木箱子,說道:“咱們民團是一支武裝,就不能少了武器,現在我就給大家發槍。”

民團的人,對於洋槍,顯然比那些製度更上心,聽到這話,人群中傳出一陣歡呼,若不是這些日子,周治不住的約束他們,這些人都能聚在一處,對即將要發的洋槍,進行一番討論。

周治臉色一沉,對於民團眾人,剛才的那一陣歡呼,很不滿意,他說道:“這給你們發槍,並不是隨手交給你們,就算了的,這交到你們手中的,不止是一支槍,還是一份責任,不要忘了咱們民團的信仰,保衛一方百姓平安!”

周治將那幾個字大聲喊了一遍,又道:“你們要時刻記得,手中的槍,是用來幹什麼的。”

隨後周治又將發槍的步驟,向民團的人說了一遍,其實就是周治點到一個人的名字,那個人喊一聲“到”,跑步來到周治身邊,再接過周治遞給他的槍,向周治敬一個軍禮,然後返回隊列。

為了讓民團的人,都能夠明白這些步驟,周治便讓黎誌遠向眾人示範了一遍,隻見周治大聲念到黎誌遠的名字,黎誌遠答應一聲,跑步到周治身前,接過洋槍,然後敬禮返回隊列。

民團裏的人,覺得周治這麼做,純屬是多事,不就是給大家發杆槍嘛,讓大家夥兒自己去拿不就行了。

而這也正是周治這麼做的用意所在,他要讓民團的人,時刻都能感受到,參加民團和在家務農的不同,要讓他們清楚,民團是軍隊,要講紀律,要講規矩,一言一行都要被軍紀約束,從而讓他們下意識的養成服從命令的習慣。

帶兵之道,潤物細無聲,要讓士兵在不知不覺中被你影響,服從你的命令,此乃是帶兵最高境界。

不管民團的人,心中樂不樂意,哪怕就是覺得,按周治說的那麼去做,看上去有些傻,也都隻能硬著頭皮,去那麼做了。畢竟他們是周治手下的兵,服從周治的命令,是最明智的選擇。

輪到馬小波時,周治把槍交到他的手中,小聲說道:“槍我交到你的手裏,馬大蟲作惡多端,咱們弟兄一起,設法除了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