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結局(1 / 2)

張作霖見周治並沒有借日本人的勢力,對付他的打算,這才轉憂為喜,端正了下坐姿,說道:“日本人是不是東西。”

雖是這麼說,張作霖卻也明白,在東北沒有日本人的支持,他張作霖難有作為,故而此時心中暗喜,周治不會和日本人合作,那日本人在東北,就隻有他張作霖一家可以合作,從前是張作霖受日本人的氣,恐怕從現在起,他張作霖就要給日本人氣受了。

隻是張作霖還有憂慮,那就是他和周治之間的關係,雖然周治和他結成異姓兄弟,又名義上是他的部下,可周治卻自成一體,他無法節製。

“不瞞老九,這一些日子,渡邊武沒少拿你來威脅我,逼我就範,答應日本人的條件,弄的我是焦頭爛額,狼狽不堪,有些事情咱們弟兄,是應該講明白了,免得再這樣受洋人的脅迫,老九你覺得呢?”

周治哪還不明白,張作霖這是要和他商談劃分勢力範圍的事,便說道:“關外此時袁世凱正在籌備稱帝,一旦袁世凱真稱了皇帝,必然會掀起戰端,自民國初年到如今,關外戰火從未停歇,以致民不聊生,百業凋零,反而得東北這裏安寧祥和,百姓安居樂業,咱們弟兄也借此壯大了實力。”

“所以咱們之間,有什麼問題能談則談,誰也別輕起戰端,”周治一番話,張作霖聽到不住點頭,周治又道,“我便也把話講在明處,我如今在海城,將來是必定要擴張勢力的,可決不和七哥相爭,如果我要擴張,我會向東直達鴨綠江岸,向西直達海岸,向南到旅順口。”

“好!好!”張作霖聞言大喜,道,“如此最好,咱們弟兄在東北一起幹一番大事業。”

可是湯玉麟卻是想道:“周治所說,他不向北麵發展實力,那麼必然會被張作霖壓製在海城一線,南麵又有日本人,旅順口日本人經營數年,豈是輕易可下的?”

湯玉麟不懂周治籌謀,此時便不動聲色,幾人又說笑幾句,周治便離開奉天,回了海城縣,剛到海城縣,就聽到噩耗,呂遠呂老爺子病逝,周治前去祭奠一番後,又得到消息,孫宇石求見。

周治和他見麵,孫宇石說道:“我來找你,是受了袁大總統之托,要你上書請他稱帝。”周治不肯,又邀請孫宇石留下,接替呂遠的位置,孫宇石最後答應。

這時一戰正在開打,袁世凱稱帝後,國內一片討伐之聲,袁世凱病死後,北洋風崩離析,關內混戰不斷,駐紮在外蒙古的軍隊,也被調回參戰,周治瞅準時機,帶著黎誌遠和五千民團,進駐外蒙古,接替北洋走後留下的空白,而孫宇石則在海城,一麵再征召民團士兵,為民團擴軍,一麵又派人入關,煽動無家可歸之人,到海城縣落戶。

周治在外蒙古,和蒙古王公一起做生意,同時派出特戰分隊,深入沙俄境內,偵察沙俄形勢,這時一戰已進尾聲,俄國爆發革命,沙皇將一批600噸的黃金,轉移到遠東,周治偵察到這個消息後,命人在蒙古打量購買馬匹,然後以演習為幌子,親率特戰分隊,假冒日本人,襲擊了存放黃金的地點,將黃金分貝放在馬上,再轉移到海城。

蒙古事了後,周治命黎誌遠留下,經營蒙古,他獨自一人回到海城,用這些黃金,發展軍力,先是買了數架飛機,然後成立航空學校,培養空軍飛行員,同時在營口尋一處海港,建立海軍基地。

(第二卷民國十年完)

周治經營海城,隻說這一日,周齊來到海城,並帶來了妻子和兒子,在言談中,周治得知,孫先生要他到東北,聯絡他和張作霖,一起討伐北洋,張作霖經過十年發展,自認為勢力大增,已有入關爭奪天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