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利用水果蔬菜美容保健(3)(3 / 3)

6.蓮子

為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蓮的成熟種仁。味甘、澀,性平。入脾、腎、心經。補脾止瀉,益腎固精,養心安神。治夜寐多夢、遺精、久痢、虛瀉、須發早白等。內服煎湯,9~18克,或入丸、散劑。中滿痞脹、大便燥結者忌服。《飲膳正要》謂之:“補中養氣,清神,除百病。久服令人止渴,悅澤。”

7.桃仁

為薔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種子。味苦、甘,性平。入心、肝、人腸經。破血行淤,潤燥滑腸,潤膚去皺,悅澤人麵。治經閉,疙瘩,跌打損傷,淤血腫痛,血燥便秘,麵黑塵斑,皮膚皴皺,酒糟鼻。內服煎湯,5~10克;或入丸、散劑。外用搗敷,研末或搗汁洗。孕婦忌服。《名醫別錄》謂之:“悅澤人麵。”

8.枸杞子

為茄科植物枸杞或寧夏枸杞的成熟果實。味甘,性平。入肝、腎經。養肝補腎,悅顏潤膚,烏須黑發。治肝腎虧虛,腰膝酸軟,頭暈目眩,須發早白,毛發幹枯,麵容憔悴,麵黑。內服煎湯,6~12克:或熬膏、浸酒,或入丸、散劑。外邪實熱、脾虛濕阻以及泄瀉者忌服。《藥性論》謂之:“能補益精諸不足,易顏色,變白,明目,安神。”

9.蘆薈

為百合科植物。味苦,性寒。入肝、心、脾經。清熱,通便,殺蟲。治熱結便秘,癬瘡,牙齒鬆搖,脫發,痤瘡。內服入丸、散劑。外用研末吹鼻或製膏外塗。小兒脾胃虛寒泄瀉者以及孕婦忌服。《本經逢原》謂之:“同甘草為末,治頭項頑癬甚效。”

10.桑椹

為桑科植物桑的果穗。味甘,性寒。入肝、腎經。補肝益腎,生發烏發。治肝腎陰虧,目暗耳鳴,頭發黃赤早白,禿發。內服煎湯,9~15克;或熬膏、入丸劑,或浸酒。外用浸水洗,研末揩牙,梳頭或外敷。脾胃虛寒作泄者忌服。《滇南本草》謂之:“益腎髒而固精,久服黑發明目。”

11.杏仁

為薔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下燥種子。味苦、辛,性溫,有毒。入肺、大腸經。止咳平喘,潤腸通便,悅澤容顏,祛斑增白,滅瘢去疣,祛風止癢。治咳嗽喘滿,腸燥便秘,白癜風,頭風白屑,手足皸裂等症。內服煎湯,5~10克;或入丸劑。外用研末調塗,或煎湯外洗。肺氣虛熱以及大便溏泄者忌服。《本草綱目》謂之:“殺蟲,治諸瘡疥,消腫,去頭麵諸風氣鼓皰。”

皮膚的性質和類型

一船來說,人的皮膚性質分為三種類型:油性、中性、幹性。怎樣測定皮膚屬於哪種類型呢?可用以下四種方法:

(1)麵巾紙測試

可在前一天晚上臨睡前,用洗麵奶之類的中性潔膚品洗淨皮膚後,不擦任何化妝品即上床休息。第二天清晨起床後,用麵紙巾輕輕擦拭前額及鼻部,若紙巾上留下大片油跡,則證明皮膚性質屬於油性的:若紙巾上麵僅有星星點點的油跡,皮膚即為幹性的;若介於兩者之間的,則為中性皮膚。

(2)手指觸摸試驗

在早晨剛起床時,用手指觸摸皮膚,感覺粗糙的為幹性皮呋;感覺滑溜的為中性皮膚;感覺油膩的為油性皮膚。

(3)對鏡觀容

洗過臉或沐浴後,對鏡觀容,不擦任何化妝品。如皮膚毛孔粗大,易生粉刺或有點點小疙瘩,屬油性皮膚:如麵容紋理細但無光澤,有細小皺紋,則屬於幹性皮膚;倘若麵容紅潤、光滑、紋理細膩、不粗不黏,則為中性皮膚,是最理想的正常皮膚。不過,皮膚的性質類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一般青年女性皮膚多屬偏油性的,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脂腺的退化,皮膚會逐漸向幹性演變。

實際上,絕大多數人的皮膚是綜合性皮膚。青年女性鼻子兩旁皮脂分泌旺盛,屬油性,而兩頰分泌油脂則較少,屬中性或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