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說到,1980年時,IBM找微軟開發操作係統。其實IBM早就意識到個人電腦的巨大潛在市場。早在1975年,他們就推出了IBM5100。但是其高昂的價格(1萬美金)無法被個人用戶所接受。於是他們啟動了一個叫“象棋”(”ProjectChess”)的秘密項目,準備研發新一代個人電腦,代碼為“橡子”(”Acorn”)。“橡子”後來被改名為“個人電腦”(PersonalComputer/PC)。1981年8月12日,IBMPC(IBM5150)被正式推出。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它就登上了時代雜誌,被譽為年度風雲人物(manoftheyear)。從此以後,IBMPC和它的克隆機們開始進入了家庭和企業。今天的台式機還是那時候IBMPC的延續。從下麵這張照片中可以看出,今天的台式機和IBMPC基本沒什麼兩樣。漫談互聯網曆史【5】-80年代:個人電腦的成熟IBMPC早在1977年,蘋果公司已經推出的蘋果II個人電腦。它的配置是1MHz的CPU,4KB的內存,2個5。25英寸的軟驅,一個彩色顯示器和一個內置鍵盤。蘋果II售價是1298美金。蘋果II連續5年占領著個人電腦銷售排行榜第一名的位置。而1981年的IBMPC配置是4。77MHz的CPU,16KB的內存(可擴展到256KB),1或2個5。25英寸的軟驅,和一個的彩色顯示器。定價在1565美金,相當於今天的4千美金。如果大家比較一下IBMPC和蘋果II的配置,會發現IBMPC隻不過是在配置上比蘋果II高級一些而已,除此之外並沒有什麼創新。或者說簡直就是抄襲。那麼為什麼IBMPC在這次競爭中戰勝了蘋果II,並且從此擔負起了個人電腦商業化,家庭化的重任呢?主要原因是IBMPC采用了開放式架構,現成的零部件,和Intel的8080微處理器。同時,IBM在技術手冊中附上了BIOS的源代碼。這一切使得IBMPC很容易被克隆生產。電腦上的配件也很容易被替換。相反,蘋果電腦控製了所有的硬件,甚至軟件。雖然它的利潤高了許多,但他失去了其它廠商的支持,因此在市場推廣方麵遠遠比不上IBMPC。在IBMPC推出的同一年,另外一個“怪物”誕生了。它就是奧斯本1(Osborne1)。它是世界上第一台取得商業成功的便攜式計算機,重量23。5磅,售價1795美元。它的配置是4MHz的Z80CPU,65KB的內存,兩個5。25英寸軟驅,翻蓋式鍵盤(和今天的筆記本電腦一樣),和5英寸大的顯示器。另外,它一是第一台自帶商業軟件的電腦。隨機附送的軟件包括WordStar(類似於Word),SuperCalc(類似於Excel),BASIC(編程語言)等,總價值超過2000美金。漫談互聯網曆史【5】-80年代:個人電腦的成熟奧斯本1(Osborne1)1982年,安迪-貝托爾斯海姆(AndyBechtolsheim)在斯坦福大學讀計算機博士的時候,和另外兩名斯坦福大學MBA校友維諾德-霍斯拉(VinodKhosla),斯科特-麥克尼利(ScottMcNealy),以及BSD操作係統的發明人比爾-喬伊(BillJoy)一起創建了一家電腦公司。當時貝托爾斯海姆正在為StanfordUniversityNetwork設計工作站電腦。因此公司的名字就定為SUN,StanfordUniversityNetwork的縮寫。大家也許還記得,ARPANET的第二個節點是斯坦福研究所(SRI)。StanfordUniversityNetwork就屬於SRI,是最早的4個ARPANET節點之一。SUN公司在互聯網泡沫破滅前的鼎盛時期,幾乎就是。com的代名詞。雖然SUN公司今天已經失去了昔日的光輝,但它的工作站係統以及Java語言,無疑在互聯網曆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另外,貝托爾斯海姆在1998年的一次10萬美金投資,不但創造了一個投資神話,也創造了一個偉大的互聯網公司。這裏按下不表,讓我們還是回到80初年代。1983年,蘋果公司推出AppleLisa電腦,第一台具有圖形界麵(GUI)的個人電腦。AppleLisa的名字據說是來源於喬布斯的第一個女兒,LisaBrennan-Jobs。和喬布斯一樣,Lisa也是未婚而生的。有趣的是,起初喬布斯不承認這個女兒。當Lisa的母親為了撫養費找到喬布斯時,他不肯承認,甚至在法**發誓自己沒有生育能力。AppleLisa雖然在商業上沒有成功,但是它在技術上卻被後人津津樂道。例如內存管理和多任務(Multi-tasking)等,都是當時非常超前的技術。同年,PaulMockapetris發明了域名係統(DomainNameSystem/DNS)。域名係統就像一本超級電話薄,把網站的域名翻譯成隻有機器可以理解的IP地址。域名原本的目的是讓人們可以方便地記住機器的名字。而今天,拜托市場品牌這玩意,一個好記易讀的域名可以賣到天價。1984年,蘋果公司成功推出Macintosh電腦。在此之前,電腦的操作基本上都是要通過鍵盤來輸入命令進行的。Macintosh是第一個通過圖形界麵和鼠標就可以操作的個人電腦。這個創新後來被其它PC廠商廣泛采用。到目前為止,個人電腦仍然離不開圖形界麵和鼠標。Macintosh將顯示器,主機,軟驅等集中到了一個盒子中,使其外觀簡單而時尚。但這也使其擴展性很差。Macintosh後來被稱為Mac,成為蘋果公司最重要的品牌之一。漫談互聯網曆史【5】-80年代:個人電腦的成熟Macintosh電腦1985年11月,微軟公司發布了操作係統Windows1。0,初次采用了圖形界麵和多任務。雖然微軟在技術和創新方麵都落後於當時的蘋果公司,但是由於IBMPC克隆機的迅速發展,微軟的操作係統迅速占領了市場。Windows的成功使得微軟迅速地在1986年3月份上市成功。漫談互聯網曆史【5】-80年代:個人電腦的成熟Windows1。0個人電腦從原來隻是為電子愛好者設計,到最終步入普通家庭和企業,用了10年的時間。這期間,眾多公司相互競爭和學習。最終,IBMPC和Windows分別在電腦設計和操作係統兩個項目中勝出。人們發現電腦不僅可以用來工作,而且可以用來娛樂。但是,恐怕沒有人想到,電腦還可以用來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