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就是她本人性格的真實寫照。不過華納有邁克爾。柯蒂斯這樣的王牌導演在,以速度快,講實效和多麵手著稱,而且還能管住這些難處和桀驁不遜的明星。一無所有出身的華納兄弟常常冒險去做不太有把握的事情,這使得華納最具革命性的公司:它出品了世界第一部有聲片,推出影響一代人的青春偶像詹姆斯。迪恩,還在1967年同意拍攝《邦妮與克萊德》,結束了舊好萊塢時代。華納公司在30年代以拍攝強盜片、歌舞片和傳記片著稱,尤以E。G。?nbsp|賓遜、J。賈克奈、H。鮑嘉等人主演的強盜片最有觀眾。傳記片中也有不少受歡迎的作品,如P。茂尼主演的《左拉傳》(1937)等。華納的影片一般都比較樸素、緊湊,成本也較低,其主題都或多或少與30年代初發生的美國經濟危機有聯係。50年代美國電影蕭條時期,華納把財力轉向製作電視係列片。60年**始,越來越多地采用向獨立製片人投資的製片方式。它成功地拍攝了《窈窕淑女》(1964)、《誰害伯弗吉尼亞。沃爾夫》(1966)、《邦妮和克萊德》(1967)等。1967年加拿大發行電視片的七藝公司買下了華納公司,改名為華納—七藝公司。兩年後,華納—七藝公司又轉讓到一個大企業集團金尼全國服務公司手中,改組為華納交流公司。這個公司經營的業務範圍甚廣,製片和發行影片僅是其中的一個項目。1990年,傳媒業巨頭時代公司並購了華納兄弟,華納兄弟現屬於時代華納公司。環球電影:雖然在好萊塢八大公司中資曆排行第二,並在公司創始階段成為好萊塢實力最強的電影公司,但由於創始人卡爾?萊默爾隻用自有資金經營公司,而且旗下也沒有強有力的連鎖影院,到二十年代中期,已經把頭號交椅拱手讓給了新成立的米高梅公司。而在此後的幾十年裏,環球電影公司更成為好萊塢的二等公民,因為這家公司財力薄弱,也沒有簽下多少明星,擅長拍攝的是《木乃伊》和《弗蘭肯斯坦》這樣成本低廉的恐怖片,以及小城鎮觀眾喜歡看的西部片、通俗劇和係列電影。到了1936年,環球電影公司的創始人卡爾?萊默爾更是與福克斯公司的威廉?福克斯一樣,失去了對公司的控製權。此後新的當家人切弗?卡丁更是隻對小製作開綠燈,公司僅有的明星威廉?惠勒和瑪格麗特?蘇利文也離開了。二戰後,英國企業家阿瑟?蘭克買下了環球電影公司四分之一的股份,這家公司終於改弦更張,開始製作和發行規模更大、質量也更高的影片,包括大衛?裏恩的《遠大前程》和勞倫斯?奧利弗的《哈姆萊特》。直到七十年代,環球才有機會重新回到好萊塢的頂級公司行列。除了從發行喬治盧卡斯的《美國風情畫》上大賺一筆,環球還與斯蒂文?斯皮爾伯格這樣的天才導演合作無間,發行了他拍攝的《大白鯊》、《E。T外星人》等影片,以及後來的《侏羅紀公園》,其他經常與環球合作的導演還有羅伯特?澤米基斯(《回到未來》係列)、朗?霍華德(《阿波羅13號》),2000年之後,環球更成為好萊塢最擅長開發續集電影和喜劇片的大公司,主要作品包括《美國派》係列,《冒牌天神》,《速度與激情》係列,《拜見嶽父大人》係列和《諜影重重》係列。二、大公司中的小公司環球電影公司創立於1912年6月8日,創始人卡爾?萊默爾是德裔猶太人,後來才移民到美國。最初,他做的是洗衣店生意。但一次旅行改變了他的人生,在芝加哥,他迷上了一種叫電影的玩意兒,在鎳幣影院中流連忘返。不過,精明的卡爾萊默爾從中看到了新的機會,他花費整天的時間默默地統計入場觀眾的數量和票房,最終決定投身電影業。1908年,卡爾?萊默爾在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的支持下,開設了電影信托公司,不久,為了避開愛迪生的壟斷,拍攝自己的電影,卡爾?萊默爾跑到西海岸,在這裏,他充分利用剛剛興起的公眾對於對明星的熱情,炮製了不少賣座片。1912年,卡爾?萊默爾把八家小電影公司合並到自己的公司裏,環球電影公司成立了。與比它早成立一個月的派拉蒙不同,環球的主要興趣在於製作影片,而不是經營連鎖影院。1915年,占地230英畝的環球製片廠建成了,而為這個龐大影城提供電力的正是卡爾?萊默爾曾經的敵人愛迪生,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環球公司的製片廠都是好萊塢規模最大的,而且對遊人開放。早在二十年代初,卡爾?萊默爾就以任人唯親著稱,環球電影公司裏與他沾親帶骨的就有70人,此後,他還力排眾議,任命自己21歲的兒子小卡爾?萊默爾擔任公司的總裁。1925年,負責製片業務的總經理歐文?薩爾堡因為工資問題沒有與卡爾?萊默爾談攏,轉投米高梅,這件事給環球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就是米高梅此後取代了環球製片業老大的位置。小卡爾?萊默爾抱負很大,他不但勸說父親開始收購和建造電影院,還進軍高質量影片的製作,出品了《演出船》和《百老彙》這樣耗資巨大的歌舞片。1930年,環球製作了公司第一部全彩色影片《爵士之王》。但恰恰就是這些高質量影片,給萊默爾家族帶來很**煩,因為環球公司是在大蕭條時期進行擴張的,所以很快就遇到資金問題,從而不得不向銀行貸款。到了1936年,因為無法償還貸款,萊默爾父子把公司拱手讓人。此後,環球公司沒有多大起色,以製作怪獸電影為主。1952年,德卡唱片公司接手環球,公司製作經費依然捉襟見肘。三、不斷易主,也不斷壯大還是在1950年,美國音樂公司(MCA)經紀人盧?瓦澤爾曼就為他代理的明星詹姆斯?斯圖爾特與環球公司簽下一個合同,就是詹姆斯?斯圖爾特為環球拍攝《溫徹斯特73》,主要片酬從影片票房中提成。到了1958年,美國音樂公司又買下了環球電影公司占地1。5平方公裏的製片廠,兩家公司越走越近,美國音樂公司的客戶多麗絲?戴、拉納?特納和加裏?格蘭特都成了環球的簽約演員。1962年,美國音樂公司合並了環球,新公司名為MCA環球,新東家帶來了環球夢寐以求的東西,美國音樂公司所有的客戶,包括導演和明星,實際上都可以為環球所用,環球在將近40年後,終於有望回到一流電影公司行列中。但這還是來得太晚了,因為電影觀眾流失得太快。七十年代,環球雖然推出一係列的重量級影片,包括《機場》、《騙中騙》、《美國風情畫》和《大白鯊》,但環球還是成了一家以製作電視節目為主的電影公司。為了給廣播和有線電視事業籌集更多的資金,美國音樂公司的掌門人瓦?澤爾曼把環球賣給了日本公司鬆下電器,然而,巨大的文化差異令新東家無所適從,五年後,鬆下把環球轉賣給加拿大釀酒巨頭西格拉姆公司。西格拉姆公司得到環球後,躊躇滿誌,一心要打造一個媒體帝國,在1999年又收購了寶麗金和另外幾個娛樂企業,但不熟悉娛樂業的西格拉姆很快就為盲目擴張付出了代價。2000年,來自法國的水務集團維旺迪成了西格拉姆的主人,維旺迪顯然非常重視環球,因為合並後的新公司名就是維旺迪環球。2004年,維旺迪債務纏身,不得已又把環球電影公司80%的股份賣給了通用電氣公司,通用電氣把環球和旗下的全國廣播公司捏到了一起,成立了新公司NBC環球,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雖然從八十年**始,公司的所有權幾年就改變一次,但環球電影公司在朗梅耶的帶領下,回到了好萊塢一流公司的行列中。主要通過與安布林和摩根溪流這些有實力的製作公司的合作,環球拍攝了一大批賣座影片,包括《侏羅紀公園》、《角鬥士》、《木乃伊》係列,以及《冒牌天神》和《金剛》等。雷德利?斯科特(《美國黑幫》)、保羅?格林格拉斯(《諜影重重》第二和第三部)和賈德?阿帕托(《四十歲老處男》和《一夜大肚》這些傑出導演都與環球多次合作。2007年,環球電影公司有六部影片北美票房過億,海外票房也超過了10億美元。6聯美電影:1919年由C。卓別林(就是那個喜劇巨星)、D。範朋克、M。壁克馥、D。W。格裏菲斯出資創建。目的是為了擺脫大電影公司的束縛和剝削,爭取更多的創作自由和更大的利潤。最初設想隻是攝製和發行4位創始人的作品。後因格裏菲斯退出,卓別林、範朋克等人的作品數量有限,公司遂把資助獨立製片人拍片和發行他們的影片作為業務重點。聯美公司與當時的其它電影公司不同,它沒有自己的攝影棚,拍片時需租用場地;沒有自己雇用的電影明星和導演,采用向獨立製片人投資的方式拍片;沒有自己的電影院,發行影片采取與發行商逐片簽訂合同的方式。曆史聯美是最早采用美國在60年代盛行的製片和發行方式的大公司。這種經營方式及導演具有的相對獨立性,使聯美公司得以在攝製娛樂片外,還拍攝、發行了一些具有一定影響和一定藝術成就的影片。如C。卓別林的《淘金記》(1925)、《摩登時代》(1936)、《大獨裁者》(1940)、《舞台生涯》(1952)、D。W。格裏菲斯的《被摧殘的花朵》(1919)、《走向東方》(1920)以及《疤麵人》(1932)、《桃色公寓》(1960)、《西區故事》(1961)等等。聯美公司在紐約成立時隻是個小公司,20年代到30年代中,逐步發展成為美國電影業的8大公司之一。50年代,美國電影業進入蕭條、衰退時期,卓別林和壁克黎先後把他們的股票出售給金融資本家。之後,聯美公司又幾度易手,終於在1981年被米高梅公司的老板K。克科裏安出資買下,並入米高梅公司,改稱米高梅—聯美娛樂公司。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1935年透過合並而成立的一家美國電影公司。由戴立歐柴納克擔任重負責人達四十年,現被並購於默多克的新聞集團之下,是好萊塢主流的製片廠之一,代表作為《鐵達尼號》(1997)(〈泰坦尼克號〉)。二、曆史成立於1935年5月,由默片時代的大公司福克斯電影公司和20世紀影片公司合並而成,是30-40年代好萊塢8家大電影公司之一。當時公司擁有導演E。劉別謙、E。卡善、O。普雷明格等人,並擁有不少受觀眾歡迎的電影明星,如S。鄧波兒、L。楊、H。方達、G。佩克等,他們曾拍攝了一些有一定質量的影片。這一時期,公司生產的影片樣式不一,藝術質量也參差不齊,但影片的技術質量都比較高。1940年J。福特為公司導演的《怒火之花》可作為藝術與技術質量俱佳的例子。從50年**始,美國電影業進入衰退時期。該公司為了與新興的電視抗衡,曾致力於研究寬銀幕在商業上的應用。1953年9月16日根據聖經故事改編拍攝的寬銀幕故事片《長袍》在紐約羅克亞影院上映,這第一部寬銀幕故事片不僅是該公司成立以來最賺錢的影片,也是電影從默片進入有聲片以來在技術上的一次突破。60年代,攝製了美國電影史上成本空前的影片《克婁巴特拉》(1963,一譯《埃及豔後》),遭到失敗。1972年又推出《海神號遇險記》,開創了泛濫於70年代的災難片樣式。70年代後期,該公司拍片很少。1981年大石油商M。戴維斯買下了這家公司。現被並購於默多克的新聞集團之下,是好萊塢主流的製片廠之一,代表作為《鐵達尼號》(1997)(〈泰坦尼克號〉)。8迪士尼:華特迪士尼公司NYSE:DIS(英語:TheWaltDisneyCompany,TWDC,在1995年之前,中國大陸曾譯作沃爾特迪斯尼、台灣曾譯作華特狄斯奈、華德狄斯奈或華德迪斯奈,香港曾譯作和路迪士尼),簡稱迪士尼,是世界上第二大傳媒娛樂企業,1923年由華特?迪士尼與兄長洛伊?迪士尼創立。華特迪士尼公司旗下的電影發行品牌有:華特迪士尼影片(WaltDisneyPictures),試金石影片(台:正金石,TouchstonePictures),好萊塢影片(HollywoodPictures),米拉麥克斯影片(MiramaxFilms),和帝門影片(台譯:次元影業,DimensionFilms)。華特迪士尼、試金石、好萊塢三個品牌與金牌電影製作人傑瑞?布洛克海默有過十餘次合作。迪士尼與皮克斯、吉卜力有發行方麵的合作。華特迪士尼公司擁有迪士尼樂園度假區、華特迪士尼世界,授權經營巴黎迪士尼度假區、東京迪士尼度假區和香港迪士尼度假區,並正在籌建上海迪士尼樂園度假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