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1 / 3)

鐵木真9歲時,其父也速該被塔塔兒人毒死。也速該死後,他的氏族隨之分裂。鐵木真兄妹五人由寡母月倫撫養,生活十分貧困。原屬也速該的泰赤烏部首領乘機襲擊鐵木真一家。鐵木真全家被迫遷走。在艱苦環境中長大成人的鐵木真善於騎射、剛毅多謀。

為了防止鐵木真家族東山再起,泰赤烏氏貴族塔兒忽台率領護衛軍前來進攻,把鐵木真抓去。由於泰赤烏氏的屬民速勒都思人鎖兒罕失刺的暗中救助,他才得以逃脫,與母親和兄弟們會合,遷到桑沽兒小河(今克魯倫河支流臣赫爾河)附近,後來又遷到不兒吉之地(今克魯倫河上遊布爾肯小河旁)。殘酷的現實使鐵木真認識到,要保存自己,恢複祖業,就要依靠和聯合一個強大的部落,為了取得強大勢力的支持和保護,鐵木真來到土兀剌河黑林(今蒙古烏蘭巴托南)他父親的“安答”——克烈部首領王罕處尊王罕為父,向其貢獻大量珍貴禮品,表示願意臣屬。

於是在其父“安答”克烈部首領脫裏罕的庇護下,收集離散部眾,力量有所增強。就在鐵木真羽翼未豐之時,三姓篾兒乞人對他發動了三次襲擊,把他的妻子和家人搶走。

他向王罕和劄史剌氏貴族劄木合求援。王罕、劄木合和鐵木真共同出兵四萬,襲擊篾兒乞人的營盤不兀剌川(今恰克圖南布拉河地)。由於毫無防備,篾兒乞部首領脫脫,隻帶少數隨從沿著薛良格河逃入八兒忽真隘,其餘部眾全被打散,鐵木真奪回了妻子和家人,把他的許多仇敵殺掉,他們的婦女、兒童被擄為奴婢。

鐵木真的力量經過這次戰爭逐漸壯大。一兩年後,他擺脫了對劄木合的依附,從斡難河中遊的劄木合營地遷移到怯綠連河上遊的桑沽兒小河,獨立地建立營寨,吸引了許多蒙古部眾加入到他的陣營,其中有劄刺亦兒人合赤溫兄弟、兀良合人速不台兄弟和阿兒孩合撒兒父子,速客客族人速客該者溫,以及伯牙烏族人等;有忙兀族人者台兄弟,阿魯剌族人斡歌來兄弟,晃豁壇族人速亦客禿,速勒都思族人塔海、赤勒古台兄弟,把魯刺思族人忽必來兄弟,別速惕族人古出古兒、迭該等,鐵木真獲得了這些人的支持並被擁戴為領袖。

一些原來有名望的乞顏氏貴族也不斷靠攏鐵木真。這些人包括合不勒汗的長支主兒乞氏的泰出、撒察別乞,忽圖剌汗之子拙赤汗和阿勒壇,也刺該之弟答裏台斡赤斤,兄捍坤太子之子忽察兒等。這些貴族投靠鐵木真的171的是想借助他的力量去掠奪更多的奴隸和財富,他們有資格參加推舉可汗的貴族會議,而且和鐵木真一樣有被推舉為可汗的資格。隻是這時鐵木真已擁有了強大的那可兒隊伍,他們隻得推舉鐵木真為可汗,並表示願意臣服。

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鐵木真被部分蒙古貴族推舉為汗。為增強經濟和軍事實力,鞏固汗權展開了奪取東部地區的鬥爭。鐵木真成立了侍衛軍“怯薛”組織,並著手整頓軍隊。鐵木真勢力的發展引起劄木合的嫉恨,因此集合所屬十三部三萬餘人,與泰赤烏部聯合進攻鐵木真。鐵木真分兵迎戰失敗。在十三翼之戰中,鐵木真雖敗,但有許多其他部落屬民歸附,實力反而得到加強。

為了統一蒙古諸部,1200年成吉思汗聯合王罕,共同出兵征討蒙古諸部中最強大的泰赤兀族。得到篾兒乞部首領脫脫支持的泰赤兀人的首領沆忽阿忽出、忽鄰等人率兵迎擊。兩軍在斡難河邊展開激戰,最後,成吉思汗打敗了對手,顯示出強大的軍事實力。

第二年,一些與成吉思汗為敵、聽命幹泰赤兀部的蒙古諸部,如散隻兀部、哈答斤部、弘吉剌部等,得知泰赤兀部戰敗的消息後,為了遏止成吉思汗的力量繼續發展,於是聯合塔塔兒部等,於阿雷泉邊相會,並斬馬立誓,共同出兵向成吉思汗與王罕的聯軍發動進攻。兩軍於歪亦烈川展開激戰,成吉思汗又取得勝利。

這時,與成吉思汗相鄰的各個部落感到了強大的軍事威脅,那些曾敗給成吉思汗的對手,被迫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成吉思汗。他們包括弘吉刺、哈答斤、劄隻剌、亦乞剌思、朵魯班、散隻兀以及塔塔兒等,足智多謀的劄木合被他們推舉為總首領——局兒罕,他們在犍河邊會合,然後向成吉思汗發動進攻。

成吉思汗得報後,再次與王罕聯合,共同迎擊劄木合之聯軍。雙方在海刺兒、帖尼火魯罕之地遭遇,展開激戰。由於當時正趕上狂風暴雪,成吉思汗幸運地打敗了對手。劄木合的聯軍徹底潰敗,有很多人被趕下了懸崖。經過這次戰爭,蒙古諸部的有生力量遭到嚴重損失,已經無力再與成吉思汗抗衡,遂大多投靠了成吉思汗。

塔塔兒部是蒙古草原東部強大的部落之一。他們包括許多支係,其中主要有六大部,相互之間經常發生戰爭,而在遇到外族侵擾時,則又會暫時聯合,共同抵禦外來侵略。早在蒙古葛不律寒時,他們即與蒙古部產生了矛盾,經常發生糾紛並互相侵擾。又因為他們臣服於金朝,遂把那些不服金朝統治的部族首領抓住,送給金朝處治。蒙古泰赤烏部的首領俺巴孩汗和葛不律寒的長子,都被他們逮捕並送交金廷處死了。

金明昌七年(1196年),金朝出兵鎮壓塔塔爾部的反抗。鐵木真聯合克烈部脫斡裏勒汗,截擊潰逃的塔塔爾首領及殘部,擄掠了大批財富和奴隸。金朝封鐵木真為“劄兀惕忽裏”(部落統領)之官,脫斡裏勒汗為王汗(語訛為汪罕)。此後,鐵木真不斷削弱舊氏族貴族的權力,進而擴大自己的勢力。

鐵木真的崛起,加深了和蒙古各部貴族的矛盾。泰和元年(1201年),劄木合集結了鐵木真的宿敵泰赤烏、塔塔蔑爾乞等十一部聯合進攻鐵木真和王汗。鐵木真和王汗共同擊潰了劄木合聯軍。劄木合投降王汗,鐵木真消滅塔塔爾部,占領呼倫貝爾高原,統一了蒙古東部。

克烈部是雄踞於蒙古中部的強大部族之一。其首領忽兒劄忽思死後,為了爭奪汗位諸子互相殘殺。其中,王罕由於得到成吉思汗先父也速該的支持,先後戰勝叔父古兒罕和兄弟額兒客合刺等人,取得了克烈部首領的地位。故而,他欣然答應了成吉思汗的求助。而成吉思汗依靠與王罕的聯盟,先後把身邊的塔塔兒、篾兒乞、泰赤烏及劄木合等各個強大部落打垮後,成吉思汗實際上成為蒙古東方的新霸主。而對成吉思汗勢力的迅速增長,王罕感到了嚴重的威脅。

1199年,王罕聯合成吉思汗共同進攻不欲魯罕,以報當年被驅逐、幾乎失去汗位的夙仇。兩軍在黑辛八石之地相遇,成吉思汗擒獲其先鋒將也的脫孛魯。到兩軍主力決戰之際,王罕卻連夜自行退兵,置成吉思汗於危險之中而不顧。成吉思汗天明方才發覺,亦隻能回師而去。

1202年秋,闊亦田(約在哈拉哈河上遊)之戰,又大敗由乃蠻杯祿汗拚湊起來的斡亦刺、泰赤烏、塔塔兒等部殘餘勢力的聯軍,劄木合率部投王罕。至此,結束了與貴族聯盟之戰。鐵木真與克烈部王罕長期結盟。不久王罕背盟,加上劄木合等的離間,鐵木真與王罕關係惡化。

1203年春,王罕由於受了前來投靠的劄木合和己子桑昆的慫恿,以商議兩家的婚事為由,邀請成吉思汗,企圖加害於他。在半途中成吉思汗得到消息後,及時轉回。王罕見陰謀暴露,於是率軍向成吉思汗發動進攻。兩軍在阿蘭塞展開激戰,雙方都損失慘重。成吉思汗由於兵力較少,被迫向董哥澤之地敗退,僅剩下兩千餘部眾。

王罕並沒有就此放手,而是繼續追擊成吉思汗。兩軍在哈闌真沙陀之地相遇,再次展開激戰。雖然成吉思汗最後擊退了王罕的軍隊,但是成吉思汗的手下也差不多喪失殆盡。王罕以為成吉思汗已經不足以再對他構成威脅,於是回師折折運都山,準備安享太平。

這次嚴重的挫敗,並沒有使成吉思汗心灰意冷。他與剩下的十九名部眾同飲班朱尼河水,發誓要繼續奮鬥,重整旗鼓,東山再起。於是,他一麵陸續把潰散的舊部眾召集起來,一麵收納那些與王罕有舊仇的部族,力量逐漸得到恢複。正在這時,投靠王罕的劄木合及蒙古部眾又聯合起來,密謀推翻王罕。由於消息不慎泄露,王罕將他們擊敗。

得到王罕聯盟出現分裂的消息後,成吉思汗決定乘機對王罕發動突然襲擊。他一方麵派使者到王罕那裏,詐稱要與其盡釋前嫌,重敘舊好,以使王罕放鬆戒備。另一方麵,他親率大軍跟隨在使者之後,悄悄逼近王罕大帳。

王罕果然上當,相信了成吉思汗的謊言,並派人與使者一同回見成吉思汗,還帶來了血囊準備重新誓盟。然而,成吉思汗的軍隊卻出其不意地偷襲了王罕。經過三天三夜的激戰,雖然王罕部眾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最終仍沒有逃脫失敗的命運。王罕父子被迫出逃。在逃跑途中,又不幸遇到乃蠻部族的軍隊,遂被捕獲並被殺死。而王罕的部眾,則全都投降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把他們分散後,編入各個蒙古部族的軍隊之中。

經過折折運都山之戰,成吉思汗征服了蒙古中部最強大的勢力。克烈部歸降後,成吉思汗的勢力得到大大擴張,已經占有了廣闊的蒙古東部與中部,並且開始延伸到蒙古的西部。故而與西方霸主乃蠻人產生了嚴重衝突,一場新的龍爭虎鬥將必不可免。

乃蠻部是蒙古西部最強大的部族。他們的軍隊裝備精良,首領必勒格汗相當英明。所以相鄰的許多部族,相繼被他們征服。但是,必勒格汗死後,他的兒子為爭奪汗位相互殘殺而導致乃蠻部的分裂。經過爭奪,長子太陽汗占有了廣闊的平原,而他的兄弟不欲魯罕則被迫在山地間居住。乃蠻部的力量因此遭到很大削弱。

王罕的覆滅,使西蒙古的乃蠻部十分震驚,太陽汗決定攻打鐵木真。鐵木真聞訊後,進一步健全軍事組織,強化汗權,建立了一支高度集中又有嚴格紀律的軍隊。泰和四年(1204年),他率大國出征乃蠻部。太陽汗聚集克列、塔塔爾、蔑爾乞等殘部迎戰鐵木真。經過激戰,太陽汗被擒而死,乃蠻部被征服。乃蠻王子屈出律逃奔西遼。不久,鐵木真北征蔑爾乞部,其他部落也紛紛投降。這樣蒙古高原上近百個大小不一、社會發展、語言文化各有差異的部落,終於被鐵木真統一起來了。

成吉思汗元年(1206年)春,鐵木真召集全蒙古的貴族首領們在斡難可源舉行忽裏台(亦稱忽裏勒台)大會。蒙古各部首領一致推舉鐵木真為蒙古大汗,尊稱為成吉思汗(蒙古語堅強有力之意),正式建立了蒙古汗國。蒙古也由一個部落的名稱成為蒙古高原各族的總稱,形成了統一的蒙古民族共同體。

蒙古族經過西征,其鐵騎已橫掃世界。成吉思汗西征征服西遼、西征花剌子模。拔都西征征討斡羅斯、進攻東歐洲。之後蒙古大軍繼續西征,滅亡西夏、平定遼東、滅大理等等從此,蒙古的大軍威名威震世界。

蒙古征服西遼

西遼王朝建立後,由於深受漢文化和中原政權典章製度的影響,雖然僻處西域,耶律大石依然仿照遼國舊製,上尊號為“天佑皇帝”,並改元為“延慶”,冊立皇妃蕭氏為“昭德皇後”;同時規定王朝官方語言為漢語。作為附屬國的喀什噶爾東部喀喇汗朝無也深受影響。由於西遼統治者對伊斯蘭教的寬容伏待政策,喀什噶爾在西遼統治期間,在經濟、文化方麵也有相當的發展。據12世紀末期阿拉伯史學家依賓?艾爾阿梯爾記載,西遼在征服喀什噶爾後,並不幹涉當地的治理,僅征收當地百姓每戶每年一個迪納爾的金幣,各地首領隻要在衣帶上係一個西遼頒發的銀製腰牌,就算西遼政權派駐當地的官吏了。

1143年耶律大石去世,兒子耶律夷列年幼,依據遼朝的傳統,“遺命皇後權國”。皇後蕭塔不煙攝政。她不僅“稱製”,而且改元“鹹清”,號稱 “感天皇後”。她本人也有相當統治能力,統治期間,社會安定,經濟繼續發展。

1144年回鶻遣使向金朝進貢,說耶律大石已死。金朝加粘割韓奴武義將軍銜,出使西遼。1146年粘割韓奴經由高昌回鶻王國到達西遼直轄領地,正值感天後蕭塔不煙到野外,粘割韓奴對感天後十分無禮,結果被感天後殺死。

感天後“權國”七年後,於1150年把政權交給兒子耶律夷列。夷列即位後,改元“紹興”。紹興元年(1151年)西遼進行人口普查,“籍民十八歲以上,得戶八萬四千五百戶。”這充分表明了西遼的強盛。後來,西遼還令東部喀喇汗王朝出兵支援西部喀喇汗王朝平定葛邏祿首領的叛亂。

耶律夷列在位十三年,於1163年去世,廟號仁宗,兒子都年幼,“遺詔以妹普速完權國”。耶律普速完也“稱製,改元崇福,號承天太後”。

西遼王朝發現隨身攜帶武器的葛邏祿人始終是河中地區不安定的因素,決定給予徹底解決。1164年菊兒汗耶律普速完命令西部喀喇汗王朝把布哈拉和撒馬爾罕兩地區的葛邏祿人遷往東部喀喇汗王朝領地喀什噶爾,他們到那裏後不準再攜帶武器,從事農業或其他勞動。西部喀喇汗王朝執行命令,逼迫葛邏祿人遷徙,結果引起暴動,但很快被殘酷地鎮壓下去。從此,葛邏祿人在河中地區的勢力衰落。

西遼與西部喀喇汗王朝聯合討伐花剌子模。花剌子模戰敗,不久沙伊勒—阿爾斯蘭死去,幼子蘇丹沙繼位,其兄特克什投奔西遼。特克什向西遼王朝保證每年進貢,菊兒汗耶律普速完命駙馬蕭朵魯不率大軍護特克什回國,蘇丹沙及其母圖爾罕逃走。特克什幹1172年登上花剌子模沙的寶座,西遼王朝因此加強了對花剌子模的控製。但是在耶律普速完統治時期西遼王朝對東北部的控製減弱,1175年粘拔恩部和康裏部有三萬戶歸附金朝。

後來,耶律普速完與駙馬之弟蕭樸古隻沙裏通奸,封駙馬為東平王,又羅織罪名把駙馬處死。駙馬的父親蕭斡裏刺是西遼的元老,官拜六院司大王,是一位權勢人物。當耶律普速完處死駙馬後,1178年,他發動宮廷政變,殺死耶律普速完和蕭樸古隻沙裏,將仁宗次子耶律直魯古立為汗,改元“天穆”。西遼在感天後和仁宗統治時期,基本上貫徹執行耶律大石製定的國策,對外派兵,對內生聚,到承天後統治時期國力已相當雄厚,耶律直魯古繼位後,西遼達到鼎盛時期。同時,西遼的統治集團奢侈,開始腐化,對外連年用兵,對內加重剝削。耶律直魯古在位朗間,一味娛樂遊獵,不理政務,致使政治腐敗,社會矛盾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