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老人愛說話的特點,主動與老人交談,多談些老人關心的事情;節假日外出遊玩,盡量邀請老人一起去。對老人的合理需求,應盡量滿足,不能滿足及時向老人解釋,取得老人的諒解。
教育子女尊敬老人,遇到老人心情不好之時,要忍耐,切忌頂撞;與老人發生衝突,一時又難以達成一致意見時,不妨暫時轉換話題,等老人心情好時,再以婉轉的方式商量解決。
無論老人經濟狀況和持家能力如何,有關家庭的大事都要主動征求老人的意見;經常詢問老人的身體情況,如有不適,及時陪同老人就診;對老人幫助自己照料小孩,操持家務,應經常用各種方式(特別是用語言)表示感謝。
逢年過節或遇老人生日,要特意為老人做些愛吃的東西,買些禮物,這會給老人帶來很大的快樂。
做到這些,老人自然會快樂無比,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也不會產生古怪的脾氣了。
配偶是家庭的另外一個主要成員,因此,關愛自己的配偶,接納自己的配偶,也成為生活幸福美麗的關鍵因素之一。
關愛配偶就是接受伴侶的本來麵目。不要試圖改變配偶,將對方修正為第二個你。不要責罵或批評,那樣永遠不可能改變一個人。不僅如此,你也不可能通過批評掌握全家,讓家人按你的意誌行事。
就拿你丈夫舉例吧。這些年的婚姻生活中你通過責罵和挑毛病使他改變了多少呢?你可能認為自己是好意,你以為可以把他改變成想像中的那樣,但是你成功了嗎?
因此,想通過批評把配偶變成符合你的標準,那幾乎和夢想無異。放棄這種愚蠢的想法吧。
孩子是夫妻雙方愛的結晶,關愛孩子,成為我們每一個為人父母者都必須應盡的義務。
要關愛孩子,首先應關注孩子。孩子通常最需要關注,他們卻得到的最少。結果孩子總感覺受了冷落,總感覺自己是多餘的人。全身心地關注孩子可以滿足他們情感保障的深層需求,讓他們感到自己真正有用。
關注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稱讚。孩子對稱讚的反應和成年人是一樣的。假如你想讓兒子或女兒在學校取得更好的成績,就得稱讚他們。如果你批評他們的成績,則其成績會更低。
當然我們有時必須管教孩子,管教應該合理、嚴格,但要令人愉快。不幸福的家庭家長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在幸福家庭裏,孩子很少需要管教。
因此給孩子營造一個高興愉快的氣氛,跟他們玩,和他們一起幹活,讓他們在家庭計劃中擔任角色能給他們歸屬感,慢慢地你會發現多數需要管教的問題都不存在了。他們會按你的想法去做。如果這樣進行管教,你也可像邁克·特納所做的那樣,讓孩子滿意。
“幾年前一個夏天,加裏16歲時,他和我在西部露營旅行一個月,隻我們兩人,”邁克說,“我們倆像夥伴一樣一起幹每一件事。輪流駕駛小噸位運貨卡車,做飯,洗碗和鋪床。
那一個月的時間我一次也沒告訴過他該做什麼。我平等待他。
“我們回到家以後,加裏誇讚了我,我將永遠記住這話,‘爸爸,這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他說,‘我將永遠記住這次旅行,因為我知道你既是朋友又是爸爸。’”
作為家長,你必須對孩子加以指導和勸告,但如果你真想讓他們百分之百地滿意,就要盡量時常放下家長的架子,成為孩子們的朋友和爸爸或媽媽。這種方法將會讓你同孩子們建立一種新型關係。
但是,關愛家庭的每一個成員並不等於事事順著家人,在一些重大的、原則性問題上,我們也應當善於向親人說不。
斯密斯夫婦結婚後,在夏威夷小島上買了一幢一室一廳的套間,由於斯密斯從小在其叔父家生活,而其叔父又是一個極其熱情的人,所以一旦他的家鄉有人來夏威夷旅遊,他的叔父就通過打電話或者寫便條,讓他們住在斯密斯家裏。結果他們的新居也就“變成”單身宿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