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正確對待金錢(3)(2 / 3)

有一個女人,她嫁給了一個頑固、保守的新英格蘭人。她的丈夫寧願在中央車站廣場脫光了衣服,也不願放棄節省十分之一薪水的計劃。在經濟不景氣的那幾年,她們可真吃足了苦頭,她先生的薪水被刪減得太多了。她買日用品的時候,必須想盡辦法節省每一毛錢——她丈夫每天要步行二十多條銜,以省下公共汽車費。但是,節省十分之一薪水的老習慣,仍然照樣進行。

“有時候,”這位女士承認,“當我們非常需要錢用的時候,我十分後悔還要把錢擱在一邊。但是,我現在很高興我們維持了儲蓄計劃。節約的結果,使我們到中年的時候擁有了自己的家和一些享受。”

(4)準備一筆意外或緊急用途的資金

大部分的預算專家都勸告每一個年輕家庭,至少要存下一至三個月的收入,用於緊急事件。

但是,這些專家警告說,想要存太多錢的人,會發覺很難辦到,結果根本就存不了錢。與其要斷斷續續地隔幾周才一次存5元,倒不如每周固定地存下25元,效果會更好。

(5)使預算計劃成為全家人的事

預算顧問相信,預算計劃必須得到全家人的合作。經常舉行家庭預算討論會,往往可以減除情緒上的無知——因為我們大家對於金錢的態度,都會受到自己的經驗、氣質與教育程度的影響。

(6)要考慮人壽保險的問題

瑪莉昂·史蒂芬斯·艾巴利,是人壽保險協會婦女部的主任。她建議當妻子的人應該自問以下這些問題:

你可知道,經過人壽保險,你的家庭能夠得到什麼基本需要?你可知道,一次付款和分期付款有何不同——而且各有各的好處?你可知道,關於付款的方法有許多不同的選擇?你可知道,現代人壽保險具有雙重目的?

這些問題,以及其他許多相似的問題,對於你的家庭非常重要。隻讓你的丈夫知道所有的答案,這還不夠,你也應該知道這些答案。有一天也許你會變成寡婦——有關人壽保險的知識,可以解除你的困難和憂慮。

金錢並非萬能,這句話可真不錯。但是,如果知道如何聰明地處理我們的金錢,就可以帶給我們的家庭更多心境的安寧、幸福與利益。

7與全社會共享財富

財富,取之於社會,理應用之於社會。當一個人的資本達到了一定數量時,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資本已不僅僅屬於他個人,而是屬於整個社會。

許多持有消極心態的人常說:“金錢是萬惡之源。”但是《聖經》上說:“愛財是萬惡之源。”這兩句話雖然隻有一字之差,含義卻有著很大的差別。

美國作家泰勒·G希克斯在其所著《職業外創收術》中指出,金錢可以使人們在12個方麵生活得更美好:物質財富;娛樂;教育;旅遊;醫療;退休後的經濟保障;朋友;更強的信心;更充分地享受生活;更自由地表達自我;激發你取得更大的成就;提供從事公益事業的機會。

事實上,人類社會發展的曆史證明:金錢對任何社會、任何人都是重要的;金錢是有益的,它使人們能夠從事許多有意義的活動;個人在創造財富的同時,也在對他人和社會做著貢獻。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斷提高。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承認,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金錢卻又是萬萬不行的,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擁有一定的財產:

寬敞的房屋、時髦的家具、現代化的電器、流行的服裝、小轎車等等,而這些都需要錢去購買。人們的消費是永無止境的,當你擁有了自己朝思暮想的東西之後,你會渴望得到新的更好的東西。在現代社會中,金錢是交換的手段,金錢就是力量,但金錢可用於幹壞事,也可以用於幹好事。說到這裏我不能不提到的下列一些人:亨利·福特;威廉·裏格萊;約翰·洛克菲勒;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安德魯·卡耐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