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
①缺乏維生素B1會造成神經失調,消化液分泌不良,致使腸胃蠕動無力。
②甲狀腺功能減退不僅降低腸胃蠕動功能,還使得腸胃功能紊亂,使內髒脂肪聚集,從而引起肥胖。
③內分泌失調使胃火旺盛,火向下“傳動”後,會造成腸胃蠕動障礙。
④長期坐姿不正確、缺少運動,會阻礙腸道運動,缺少運動的腸道逐漸鬆懈下來,失去了活動的“幹勁”。
【自我判斷】
經常便秘,且常有腹脹、腹痛、打嗝、惡心等不適感。
促進腸道蠕動不僅能夠使排便通暢,更重要的是可以將體內多餘的脂肪、廢物通過排泄的方式“清”出體外,避免將過多營養全部吸收。按摩腹部以及相關穴位可以促進腸道蠕動,讓你的腸道活力十足。
按摩方法一
【功效】緩解便秘、胃腸蠕動障礙等不適,改善易胖體質。
【取穴】便秘點、大腸俞、中極、大巨、合穀、神門、支溝。
便秘點—位於背部肋骨最下方脊椎骨正中線,左右旁開四指處。
大腸俞—位於腰部正中線第四腰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處。
中極—位於下腹臍部與恥骨直線連線的1/3處。
大巨—位於下腹部臍部與恥骨直線連線的3/4處,左右旁開三指寬。
合穀—位於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間,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
神門—位於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取穴時手掌向上,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支溝—位於前臂背側,陽池穴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3寸處。
【按摩步驟】
步驟一:被按摩者俯臥在床上,雙腿屈曲並且抬高,雙手抓住腳踝。保持這個姿勢,呼氣之後,深深吸一口氣,同時抬高上身,頭部盡量向後仰。保持這個姿勢,按摩者用雙手拇指找到背部肋骨處附近的便秘點,用指腹輕輕按壓5分鍾,被按摩者在按摩的時候配合扭動腰部。便秘點按摩完畢後,按摩者再用拇指點揉大腸俞2分鍾。
步驟二:被按摩者翻身平躺於床上,雙腳腿分開與臗部同寬,從尾椎開始慢慢抬高脊椎,雙腳向臀部靠近,幫助抬高臀部。保持這個姿勢,按摩者用膝蓋托住被按摩者的臀部,然後用將食指、中指以及無名指並攏,略用力按壓被按摩者的中極穴和大巨穴5分鍾,以穴位處稍感疼痛為宜。待被按摩者將雙腿放回床上之後,按摩者用拇指和食指稍加用力,按壓合穀、神門和支溝等穴,每個穴位各按壓2分鍾即可。
按摩方法二
【取位】乙狀結腸。
乙狀結腸:位於左下腹部,呈乙字彎曲,上接降結腸,向下進入盆腔與直腸相接處。
【按摩步驟】
步驟一:在去衛生間方便之前,不妨先進行腹式呼吸,即閉上嘴唇用鼻子深吸氣,此時腹部盡量鼓起一直到極限為止,接著用鼻子緩緩呼氣,呼氣的同時盡量收縮腹部,仿佛前腹能夠貼在後脊背上為止。
步驟二:身體略微向前傾,雙手掌心相疊置於肚臍之上,稍用力順時針撫摩15秒,然後從上向下推壓10~15次,撫摩與推壓的同時注意保持腹式呼吸。推壓完畢後,用雙手拇指的指腹在乙狀結腸附近按壓3~5分鍾。最後握空拳,按照從右向左的順序輕輕叩擊腹部,單方向擊打3次,然後換另一隻側,重複相同按摩手法。
【功效】促進排便,提高腸胃動力,防止腸道堵塞造成的髒腑功能失調而引起的全身性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