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改善腹部脹悶的按摩(1 / 1)

【症因】

肝火旺盛易造成氣機不暢而引起腹脹,而腹脹容易造成消化係統功能異常,導致多餘脂肪等代謝物不能排出體外,使脂肪囤積體內形成肥胖。

【自我判斷】

小腹脹急,小便赤黃,睡眠障礙,頭暈。

腹脹多為氣機不暢所致,隻有內部氣分調順才能使髒腑恢複正常功能,從而防治肥胖形成。下麵介紹的按摩方法可改善腹部脹悶,同時還能起到疏肝理氣的作用。

按摩方法

【功效】對於因肥胖造成的腹部脹滿,以及腹脹引起的消化係統失調型肥胖均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取穴】幽門、闌門、梁門、滑肉門、章門、期門、上脘、中脘、下脘、神闕。

幽門—位於巨闕穴(腹部中部,左右肋肋骨相交之處,再向下二指處)旁開0.5寸處。

闌門—位於大腸、小腸交合處,臍上1.5寸處。

梁門—位於上腹部,臍中正中線上4寸,左右旁開2寸處。

滑肉門—位於上腹部,臍中正中線上1寸,左右旁開2寸處。

章門—位於側腹部腋窩中線,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時肘尖所觸位置。

期門—位於胸部乳頭下方,與巨闕穴齊平處。

上脘—位於上腹部正中線上,臍部上方5寸處。

中脘—位於上腹部正中端,臍部上方4寸處。

下脘—位於上腹部正中線上,臍部上方2寸處。

神闕—位於腹部臍中央,即臍窩正中。

【按摩步驟】

步驟一:被按摩者仰臥,按摩者立於被按摩者右側,左手拇指按在幽門穴,右手拇指點按闌門穴,雙手同時旋推按揉,以被按摩者感到穴位有氣動(即氣通為止)為限。氣通之後,左手拇指按住幽門穴不動,右手拇指點揉梁門穴30秒,然後將雙手同時向下移動,左手拇指點按梁門穴,右手拇指點揉滑肉門穴,雙手同時旋推點揉3分鍾。

步驟二:按摩者用雙掌在臍部周圍先順時針按摩腹部200次,然後再逆時針按摩腹部200次,使被按摩者的腹部出現溫熱感。接著,雙手中指點按章門穴1分鍾,再將食指和中指並攏,從章門穴向下偏右的方向斜推至腹部3次。

步驟三:按摩者將拇指分別置於乳下的期門穴,雙手同時向腹部兩側推摩數次,再用右手食指按壓上脘穴,中指按壓中脘穴,無名指按壓下脘穴,同時旋轉推按,使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有溫熱感,最後用雙手手掌從劍突部位向下推摩至神闕穴30~50次。

除上述穴位外,對於因肝氣犯胃造成的腹脹還可以加點內關穴和太衝穴。太衝穴位於足背側第1、第2趾蹠骨連接處;內關穴位於前臂掌側,手腕橫皺紋的中央向上約三指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