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提高肝髒功能的按摩(1 / 2)

【症因】

肝髒是非常容易受到“衝擊”的器官,劇烈的情緒起伏、藥物副作用、飲食不當都會使肝髒受到損害,即使身體康複,但已經受損的肝髒並沒有恢複到健康的狀態,長久以往就會使肝髒功能逐漸衰退,無法正常工作,易導致各種疾病,其中一種就是肥胖。

【自我判斷】

雙目幹澀,視力減退,視物不清,出現脂肪肝。

肝髒具有提高脂肪代謝以及解毒作用,對穴位進行按摩能夠全麵增強肝髒功能,調節脂肪代謝,清除肝髒周圍的脂肪,並將營養均勻地“分配”到全身,從而增強全身功能,減少肥胖的致病因素。

按摩方法

【功效】提高肝髒功能,促進肝髒解毒,促進全身經脈暢通,改善脂肪代謝,預防肥胖。

【取穴】合穀、小魚際、神門、通裏、陰包、足三裏、複溜、肝俞。

合穀—位於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間,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

小魚際—位於拇指下方肌肉隆起處的內側,外側為大魚際。

神門—位於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取穴時手掌向上,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通裏—位於前臂掌側,腕橫紋上1寸處。

陰包—位於大腿內側,股骨內上髁上4寸,股內肌與縫匠肌之間。

足三裏—位於小腿脛骨前緣外側的膝關節下四指寬處。

複溜—位於小腿內側內踝中央上二指寬,脛骨與跟腱間處。

肝俞—位於背部正中線第九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處。

【按摩步驟】

步驟一:身體放鬆站立,將雙手相疊置於右肋下肝部的位置,先按順時針方向旋轉100圈,再按逆時針方向旋轉100圈;接著將雙手手指搓熱,掌心向上,將雙手食指、中指和無名指並攏,插入兩側乳中肋骨下方,雙手同時點揉5~10分鍾;最後雙手掌心自上而下做抹胸動作,力度應適當,一般在開始時輕,中間重,結束時輕,如此重複30次。

步驟二:按摩者握住被按摩者的手腕,另一隻手用拇指的指尖按在手背的合穀穴處,其餘四指置於掌心,由輕漸重掐壓30秒至1分鍾,接著取小魚際、神門穴、通裏穴點揉2分鍾。手臂按摩完畢後,按摩者用拇指或食指的指端依次置十雙腿的陰包穴、足三裏穴,指端不離皮膚連續按壓,按壓節奏應持續且均衡,按摩的力度由輕到重,每個穴位各按摩3~5分鍾。最後,按摩者再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緊握住踝部,拇指抵位內踝上2寸的複溜穴,旋推3~5分鍾。

無論是自己按摩還是他人按摩,在每個動作交替的瞬間,建議做深呼吸,在一收一放、一緊一鬆之間,讓心情得到放鬆。

脾虛濕阻型肥胖者的按摩

【特點】

形體肥胖,肢體沉重且倦怠乏力,脘腹脹滿,食少不消化,大便溏薄。

【原因】

脾髒主化水濕,能夠將體內多餘液體排出體外,如果脾髒虛弱則運化功能低下,容易造成水濕停滯或代謝失常,使身體由於“積水”過多而造成身體虛胖水腫。

【解決方法】

在按摩時應當從健脾化濕著手,先使脾髒恢複正常,然後再將體內水濕逐一化解,疏通體內經絡,從而改善虛胖水腫等不適。

改善腹瀉的按摩

【症因】

脾虛腹瀉是一種慢性腹瀉,它是一種由於脾運失調造成的慢性腸功能紊亂性症狀,當腸功能削弱,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時,往往會將食物中的營養排出體外,而體內的多餘水分或者廢物卻停留在體內,又會加重脾虛症狀,從而使消化係統功能紊亂,更容易吸收食物中的熱量,形成肥胖。

【自我判斷】

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糞便稀薄且有不消化之物,麵色萎黃,精神倦怠。

脾虛腹瀉容易造成脂肪吸收障礙,容易導致身體缺乏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等。脂肪長期供給不足會引起營養不良,而營養不良會使身體虛弱,長此以往,一方麵使身體無法吸收到每日必需的營養物質,另一方麵又因為虛弱而不能減去體內過剩的營養,不但減不了肥,還會危害身體健康。由此可見,改善腹瀉對塑身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按摩方法

【功效】改善腹瀉症狀,加強對人體必要營養的吸收,將糟粕排出體外,以免化為膏油痰濕,發為肥胖。

【取穴】中脘、下脘、盲俞、關元、氣衝、氣海、手三裏、孔最、足三裏、豐隆、三焦俞、胃俞、腎俞、大腸俞、長強。

中脘—位於上腹部正中線上,臍部上方4寸處。

下脘—位於上腹部正中線上,臍部上方2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