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業力與輪回——業力瑜伽(1)(1 / 2)

下麵這段美妙的文字,摘自愛德華?卡本特寫的《時間的秘密與撒旦》,其中,他用精美的話語清晰地表達了業力和輪回的概念。因為若不是因為人們一再地沒能掌控自我,這世上根本就沒有什麼邪惡;而且若是人們被自我掌控了,就沒有什麼非惡的善存在;也根本不存在激情或權力、快樂或痛苦,也不會創造出任何最終為己所用的東西,或擔心自己需要的東西,或讓自己因為需要而感到羞愧的東西。禁欲與放縱將一切事物分為善與惡——似乎要丟棄邪惡似的;但是事物本身不能被分成善的或惡的,一旦它們被帶入某種從屬關係中,所有一切都是善的。除了“死亡”之外,你什麼也看不到,難道你還戰勝不了死亡嗎?自從成為各種感官的奴隸之後,你就給自己套上了這個並不能完全掌握的肉身外衣,但現在通過死亡之後的痛苦和折磨,你又來了;而且借著已有的經曆,你又重新為自己建造了一個更新更好的軀體。如此經曆了許多次的輪回,最後你終於張開雙翼,在這個肉體中擁有了魔鬼與天使並存的力量。在很多地方都會使用到“業力”這個詞,但是現在我們卻正試圖解釋業力瑜伽中的某些概念。根據瑜伽的教導,無論我們是否意識到,人類在這一生中都要受業力的支配,正如我們都會受陰陽兩性規律支配一樣。通過深入理解業力及其運作,瑜伽士們與絕對真理形成了統一。首先,這個詞可用聖經裏的話總結如下:“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然而,這並不是,而且也將永遠不能被認為是像“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描述那樣。用另一種方式說明的話,業力是當我們經曆某個事件或環境時所產生的心態和情感。

導致行為的動機比我們所做的事更加重要。卡本特已經把我們稱之為罪惡的經曆描述為直接對抗自己的弱點,並且同時還作為一個轉弱為優的直接機會。在《時間的秘密與撒旦》中,他還寫道:“用於創建當前這個肉體的能量,你過去一直擁有,不過是在另外一個肉體內而已;並且你將來還會再次用當前所獲得的能量去創建另外一個存在體。”在描述人類內在態度和欲望的構成部分在業力中所扮演的角色時,他又寫道:“如果你尋求的是名望、舒適、快樂或任何以自我為中心的事物,那麼,你所尋求的欲望之圖像就會一直粘著你,而你也不得不一直帶著它。“已被你激發起來的影像和力量也會聚集起來,為你形成一個索求物質和滿足的新肉體。而且,倘若你現在不能驅散這些影像,那麼你也無法擺脫這個肉體,隻能無奈地隨身攜帶著它。”最後,他還說道:“我在一世中忍受的痛苦就是下一世可支配的力量。”寥寥數語,人們已能對有關業力瑜伽及其訓練和結果的說明有了詳細且深入的了解。不過,我還要更加清楚地介紹一下業力瑜伽。業力是因果的定律。如果我們食用了毒藥,要麼會遭受痛苦,要麼會導致肉體死亡。如果我們從不充分地鍛煉身體,就會使肌肉逐漸萎縮,導致循環不暢,最終影響整個身體。如果我們不能寬恕或忘卻敵人對我們的傷害行為,就會不斷地遭受痛苦。如果我們深信這些感官印象和知覺就是自我,那我們將受感官欲望驅使而遭受猶豫不決的折磨。假如在生活中做某些事情,如開始一項事業、存錢、尋找快樂、追求藝術等,我們都會受到感官印象和知覺的支配,結果隻能是無法停下追求的腳步,即便內心希望能停下來,即便現在已經因它而產生了劇烈的痛苦,我們也會執著地繼續向前。這就是業力,所有這一切都遵循因果定律。每個醫生都會在自己的大多數患者中看到這種情況。人們已經成為某種我執的奴隸,而這部分自我決不應該被賦予支配權。

舉例來說,一個商人將自己的命運移交給了野心抱負。在以後的生命裏,當他所有的個人欲望得到滿足之後,當他擁有了足夠的資金、安全和機會,即便要他付出生命、犧牲各種家庭關係,他也會在所不惜地繼續工作下去。這就是他的業力,他正在收獲自己播下的種子。有些女人會變得多疑、貪婪和神經質,是因為其命運被早早地賦予了情感和恐懼心理,而現在她隻能成為其奴隸。再細想想,上了年紀的好色之徒已經不再像年輕時那樣能利用肉體獲得快樂了,他們多麼害怕現在要麵臨的死亡、衰老、靈魂突然從肉體中消失呀。這就是業力。雖然始於某種特定的恐懼或態度的開端已成為過去的某個事件,在進入我們當下這個肉體之前,它就已經作為一般動機和趨勢與我們同在了。你當前經曆的種子是什麼?請記住,業力不是懲罰。一旦人們不再怨恨,那麼商人、女人或肉欲主義者都會立刻將主導權退回到適當位置,他們也會從自我之因的經曆中解脫出來,盡管通常都不太容易做到,因為畢竟這些因早已占有了他們過去的一生。業力一直在我們的生命中活躍著,由過去和現在塑造著未來。我們此刻的行為正在創造未來的經曆。假定人們希望獲得的東西在屋頂上。如果一個人爬梯子上到屋頂,就能拿到它。假如一個人仍然待在原地,那個東西也就依然淩駕於我們之上。起初,要達到的目的隻是未來的一部分,是一種潛力。如果一個人爬上了梯子,那麼他現在的行為就會使之接觸到所期待的東西。如果我們依然在下麵,同樣當前行為也會影響到未來,但卻是負麵的影響。那麼,你可以問:是什麼原因導致攀登或停留的動作?自然是我們當前正投入的情緒和態度。讓我們這麼說吧。如果目前經曆是痛苦的,那麼它的因是由於身體行為、思想和情緒與生命之源的不和諧關係造成的。因此,如已強調過的那樣,它並非通過有意識的自我或潛在意向所產生的行為而致,而有意識的自我或潛在意向可使我們重獲超越理解範圍的安寧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