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金融商業新霸主(5)(1 / 3)

日本軍官的臉色好像島國多變的氣候,他們疾顏厲色唬不倒杜月笙,反被杜月笙抹下臉來訓斥一頓,隨即變為謙遜恭順,杜月笙不是初次與東洋人交手,他懂得他們的心理,李擇一是土肥原係下的角色,他比杜月笙更為了然。於是,他不吝越俎代庖,借助為籌,站在中間人的立場,說了一大堆話,用意在彌補一碰即僵的局麵,重新挑成話題。

雙方以緘默表示同意。

“杜先生是以上海市民生命財產為重,勉為其難,當仁不讓,到法國領事館來會晤日軍代表,聽一聽日方停戰的意向,然後以私人友誼,代為轉知上海軍政當局,‘試探’一下可否借此重開恢複談判之門。”

李擇一長篇大論,侃侃然說完了這一大段話,頓一頓,見日軍代表並無不快的反應和駁斥的表示。杜月笙方麵他不必考慮,因為這一席話正是為了杜月笙所說的。於是,李擇一先請杜月笙發表意見。

“我今天隻帶了耳朵來,”杜月笙語驚四座,不疾不徐地說,“我既跟李先生說的一樣,我是來聽聽日方有沒有誠心停火的。”

李擇一搶著回答:“當然有,當然有,否則的話,他們這幾位代表就不會來了。”

日軍首席代表又趕緊補充一句:

“不過,日方停火是有條件的。”

杜月笙機警地一語不發,他仿佛沒有聽見。

甘格林眼看場麵又要鬧僵,他命翻譯為他傳言:

“杜先生方才說過,他今天來此,就是為了聽取日方的意見,貴方如有條件,請提出來,讓杜先生衡量一下,可否代為向華方轉達。”

於是日軍代表又施展他們慣用的伎倆,極盡威脅利誘之能事,一連串的提出許多停火方案。首先,日軍代表要求華方“遵照”日本海軍司令部,在1月28日深夜11時20分,向市政府和公安局所致送的最後通牒,請十九路軍撤出上海,以免導致兩國軍事衝突。杜月笙聽了,哈哈大笑,他說:

“衝突老早造成了,結果是日本軍隊傷亡不小,飛機被打下來,鐵甲車也被十九路軍活捉,現在要避免衝突,照說應該是日本海軍撤出上海吧。”

日軍代表惱羞成怒,怫然色變,悍然地說:

“日本海軍陸戰隊的行動完全合法,我們在事先曾經獲得上海各國防軍的諒解,進駐閘北,保護經常受到攻擊的日本僑民!”

杜月笙轉臉去問甘格林:

“這倒是新鮮事了,閘北是中國地界,各國防軍有權準許日本軍隊進駐?”

甘格林笑著搖了搖頭。

於是,杜月笙冷冷地說:

“這就是了,依我說,還是日本軍隊開回公共租界去算了。”

“華方也要撤兵,”日軍代表強詞奪理,“否則,那就不公平。”

“華方撤兵,”杜月笙高聲地問:“閘北地方秩序,由啥人來維持?”

日軍代表抗聲答複:

“可以商請中立國家,如法國、英國、美國派軍警暫時駐防。”

杜月笙再進一步地問:“包括那些地區呀?”

“包括日本皇軍現已占領的華界地區,和十九路軍駐守的防線。”

“這便是日方的條件嗎?”

“最低限度的條件。”

日軍代表回答得斬釘截鐵,這使杜月笙很生氣,他站起來以手作勢地說:

“日本人強占了中國的地方,立刻撤退是應該的,中國軍隊在自己的地方上駐防,為什麼也要撤退呢?再說,日本軍隊在打仗之前已經進駐越界築路區域,再加上戰後占的華界,拿這一大塊地方請法、英、美軍隊暫時維護秩序,把中國和日本的軍隊分開,難道還嫌不夠呀?為啥還要把十九路軍的防線也讓出來?”

李擇一不等日軍代表開口,插嘴進來說:

“杜先生,今天會見日軍代表,主要是為了傳達日方的願望,方才日軍代表已經把這一點說得很清楚了。”他委婉地提醒杜月笙:“杜先生是否可以跟有關方麵商量過後,再由官方采取外交途徑解決?”

與此同時,甘格林也附和地說:

“李先生說得不錯,正式的交涉,原應由官方辦理。”

至此,杜月笙無話可說,隻得應允。日軍代表辭去,他匆匆回到家裏,耿嘉基和王長春已在客廳裏等侯,他很詳盡地把交涉經過告訴了他們,耿、王二人回楓林橋市政府向吳鐵城複命。

當天,吳鐵城采取兩項行動,其一,是下午在英國領事館召開調停戰事的會議,他改變初衷派員出席。市政府代表當著各國領事的麵,質問日本領事:

“日軍進攻閘北,是否獲得上海租界各國防軍委員會的諒解?而且是根據這一個委員會的防務會議擬訂計劃而為的?”

日本領事不防有此一問,眾目睽睽,無法抵賴也不能撒謊,他隻能坦白承認:

“日軍進入華界,並非防務會議的原議,而是日方為了保護閘北地區的僑民安全所采取的自由行動。”

上海市政府代表根據日本領事的答複,立即質問:

“對於日本軍隊的此一自由行動,日本政府是否願負完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