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到了2005年10月我再到米脂,據說,對岔現在似乎情況又有點不妙。許多鬆樹苗如今才剛剛出坑。出坑還並不意味著就能夠活下去,目前對岔村鬆樹的情形仍舊是今天你死,明天它死……
這是發生在本世紀初退耕還林期間的一幕情景。
有一個叫馬家園子的村莊,聯合國2744項目時,造林打壩修梯田種草。不錯,聯合國官員驗收時挺滿意,對其也有很高的評價。但糧食一吃完,人家一走,種下的林草幾年間像被一風吹一樣,看不見了!
還有一個叫泉家村的村莊更了不得。因為它背靠的是黃土高原治理研究所,簡稱“黃研所”。2744項目就是這個黃研所,以“黃土高原綜合治理,土地合理利用”為題目報到世界糧食計劃署爭取來的。黃研所把它的科研基地放在了這個村子,對這個像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的村莊黃研所投入不小,一度時間,泉家村也曾經十分迷人,山青水秀,景色分外秀麗妖饒。但泉家村的命運也幾乎像曾經的對岔村和馬家園子,隨著2744項目的結束,隨著黃研所的經費越來越少,泉家村草毀林亡。一個農業科研機構多少年的科研成果也隨著科研基地的幾近消亡而消亡……
現實令人極為痛心。
對岔村背靠的榆林市林業局,泉家村背靠的黃研所,兩個科研和專業單位沒有扶起來一個村莊的綠色生態,這是為什麼?
還有,在8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即1985年至1989年),聯合國糧食計劃署援華的項目2744項目當時也是一個設想極其恢宏的項目。它旨在改變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給這一貧瘠的地區帶來新的發展生機和希望,建立起一個農業生態經濟體係。這個項目的實施範圍是中國的陝北,延安地區和榆林地區。
僅在米脂縣計劃完成項目為:退耕還林種草8萬多畝,改良草場9萬多畝,荒山造林6萬多畝,育苗600畝以及保質保量開發農田3萬多畝。
在米脂縣預期治理水土流失麵積27.63萬畝。
聯合國糧食計劃署為此給米脂投入的無償援助是:小麥45640噸,牛肉幹20噸,湯粉料50噸,總價值為1127.6萬美元。而中國政府投入的配套資金為517.36萬美元。
並且2744項目給農戶的政策是:退耕一畝補償200~300斤糧。據吃過這次退耕糧的農戶說,聯合國給他們吃的是“加拿大白麵”。當時許多村莊和農戶去拉一車一車的“加拿大白麵”,歡欣鼓舞的情景人們還記憶猶新。
這個項目,也是“以糧代賑”,三四年時間吃了聯合國幾億斤糧食。這還僅僅是米脂縣一個縣。然而,項目一驗收完,聯合國官員一走,沒出幾年,山河依舊是舊山河,水土流失也依舊是水土流失,就像是把人家聯合國的糧食、加拿大的白麵,也許還有美國或英國的牛肉幹,哄著吃了一樣!親眼目睹過這一事件過程的米脂縣委書記張雁冰說:2744項目曾經是米脂一次最大的發展機遇,也是國家和國際上最大的一次投資。可是大約十年後我赴任米脂縣,能看到高西溝“三三製”退耕還林的成果,看不到聯合國糧農組織2744項目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