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是最反對人傲氣的,他的家書中,指出傲氣是人生一大禍害,切要根除,他說:“古來談到因惡德壞事的大致有兩條:一是恃才傲物,二是多言。”
在另一封信中曾國藩又講到這個問題,告誡其弟一定要戒牢騷。信上大意說:
在幾個弟弟中,溫弟天資本是最好的,隻是牢騷太多,性情太懶。我曾見過我的朋友中的那些愛發牢騷的人,以後一定有很多的挫折。……這是因為無故而埋怨上天,上天就不會給他好運;無故而埋怨別人,別人也絕不會心服。因果報應的道理,自然隨之應驗。溫弟現在的處境,是讀書人中最順暢的境地,卻動不動就牢騷滿腹,怨天尤人,一百個不如願,實在叫我不可理解。以後一定要努力戒除這個毛病,……隻要遇到想發牢騷的時候,就反躬自問:“我是不是真有什麼毛病以致心中這樣的不平靜?”不狠心自我反省,不決心戒除不足。心平氣和、謙虛恭謹,不隻是可以早得功名,而且始終保持這種乎和的心境,還可以消災減病。
盛氣淩人也罷,牢騷太盛也罷,都是自傲的一種表現。自傲是人生一大誤區。做人自謙,從個人來說這是最老實的態度。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個人無論如何神通也不過宇宙間一個塵埃而已。更何況山外青山樓外樓,水平高的人多得是,隻是你未看見而已。從外人來說,自謙也是最實際的。夾著尾巴做人不是虛偽而是誠心。朱熹在給其長子的家信中說:“凡事謙恭,不得盛氣淩人,自取恥辱。”這就是說自謙招福,自傲招害。《三國演義》中的馬謖,紙上談兵,盛氣淩人,結果兵敗人亡。所以《顏氏家訓》中說:“滿招損,謙受益。”真是為人之真言。
所以,為人處世,尾巴不要翹得太高,而是應永遠放下來、夾起來。這樣做似乎弱些,似乎軟些,一時還會讓小人得誌,其實笑到最後的一定是你。真正聰明的人處世的高明之處正在於著眼於大處,著眼於長遠。
第四節心情好,形象好
沒有憂慮的快樂
“樂觀”兩個字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的。首先,你必須要學會在逆境中發現光明。一位母親告訴他的兒子,天真的很黑的時候,星星就要出現了。
如果保持開朗的心境不那麼容易做到,你就和樂觀的人交朋友吧,他們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會感染你,使你在不知不覺中變得開朗了。另外,你可以盡量做一些有益自己心境的聯想。一位好朋友出了車禍,車子全毀了,幸好人沒事。大家都在哀悼他那部昂貴的車子,他卻很開心地說:“太好了,這幾年繳的保險費全收回來了!”
你可以先從發現自己的優點開始。每天想一兩個你擅長的事或你曾做過的最成功的事。有了信心之後,就不會因為懼怕失敗而處處放不下,然後唉聲歎氣,老往壞處想,弄得自己死氣沉沉。
充分運用笑話也是一個好方法。一個很少哈哈大笑的人,會越來越沒力氣,心情越來越不明亮。平常能夠多多充實頭腦中的笑話,不但能講給別人聽,還可以讓自己開懷大笑,是個很好的增氧運動。
聽一些可振奮人心的音樂也很不錯。有空多找些輕鬆、活潑的音樂,可以幫助自己活動起來。
我們也可以從關注自己的心靈做起。我們要學會換一種眼光欣賞人生,反正事情不能十全十美,為什麼我們不過得快樂一點?悲傷的情緒讓那些先天愛生氣的人去發揮吧!我們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就算遇到痛苦、傷心、不可挽救等可能成為壓力的事情時,也不要沉浸於憂慮中不能自拔,而是應該隨時提醒自己要打起精神來,保持希望,勇往直前,相信明天會更好,這樣一來任誰都會逐漸變得樂觀進取。不僅如此,樂觀主義還可使我們塑造出足以與壓力對抗的堅強心理和健康的身體。
我們要重新學會如何感動、如何愛別人,如何不去計較那些反麵的事情,這樣我們的每一天都可以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充滿了光明和希望。
要記住,人們都喜歡和樂觀的人在一起合作。
逃離憂慮的魔掌,樹立健康快樂的形象,這是成功人生的第一步!
擔憂使許多人無法履行自己的義務,因為這消耗他們的精力,損害和破壞他們的創造力;而樂觀則使人免於擔憂,並能使他將自己的才能和創造力發揮到極致。
深受憂慮之害的人是無法充分發揮其應有才能的。如果處境困難,他就會束手無策。如果焦慮不安,他隻會使自己無法做到最好。無論你需要什麼,首先要把樂觀放在前頭。不要問怎麼辦、為什麼或什麼時候,你隻要全力以赴。一定要有希望和信念,這是指引你成功所必需的。
一位以美麗著稱的女演員曾經說過:“想變漂亮一些的人絕對不可以憂慮。憂慮意味著所有美麗的毀滅、消亡和破壞,意味著喪失活力,無精打采,意味著多愁善感,意味著無休無止的災難。不要介意發生的事情,一個女演員絕對不可以憂慮。一旦她懂得這一點,那她就已經駛進了那條保持美麗容顏的高速公路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