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好形象,要自修(7)(1 / 3)

大家正笑著呢,銷售部的王娜風風火火地衝進來,原來複印機卡紙了。夏麗臉上立刻晴轉多雲,不耐煩地揮揮手:“知道了。煩死了!和你說一百遍了,先填保修單。”單子一甩,“填一下,我去看看。”夏麗邊往外走邊嘟囔“綜合部的人都死光了,什麼事情都找我!”對桌的小張氣壞了:“這叫什麼話啊?我招你惹你了?”

態度雖然不好,可整個公司的正常運轉真是離不開夏麗。雖然有時候被她搶白得下不來台,也沒有人說什麼。怎麼說呢?她不是應該做的都盡心盡力做好了嗎?可是,那些“討厭”、“煩死了”、“不是說過了嗎”……實在是讓人不舒服。特別是同辦公室的人,夏麗一叫,他們頭都大了。“拜托,你不知道什麼叫情緒汙染嗎?”這是大家的一致反應。

年末的時候公司民主選舉先進工作者,大家雖然覺得這種活動老套可笑,暗地裏卻都希望自己能榜上有名。獎金倒是小事,誰不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肯定呢?領導們都認為先進非夏麗莫屬,可一看投票結果,50多份選票,夏麗隻得12張。

有人私下說:“夏麗是不錯,就是嘴巴太厲害了。”

夏麗很委屈:“我累死累活的,卻沒有人體諒……”

抱怨就像傳染病一樣,不僅自己情緒低落,也讓別人感到不舒服,誰願意整天和一個牢騷滿腹的人在一起呢?抱怨隻能讓自己喪失勇氣和朋友,其他的於事無補。

不少人無論在什麼環境中工作,總是怒氣衝天、牢騷滿腹,總是逢人便大倒苦水,盡管偶爾一些推心置腹的訴苦可以構築出一點點辦公室友情的假象,不過像祥林嫂般地嘮叨不停會讓周圍的同事苦不堪言。也許你自己把發牢騷、倒苦水看作是與同事們真心交流的一種方式,不過過度的牢騷怨言,會讓同事們感到既然你對目前工作如此不滿,為何不跳槽,去另謀高就呢?

在柯金斯擔任福特汽車公司經理時,有一天晚上,公司有十分緊急的事,要發通告信給所有的營業處,所以需要抽調一些員工協助。當柯金斯安排一個做書記員的下屬去幫忙套信封時,那個職員傲慢地說:“那有礙我的身份。分外的事我不做,再說我到公司來不是做套信封工作的。”

聽了這話,柯金斯一下就憤怒了,但他仍平靜地說:“既然不是你分內的事就不做,那就請你另謀高就吧!”

那個員工就這樣失去了工作。

在職場上,很多人認為隻要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把分內的事做好,就可以萬事大吉了。當接到老板或上司安排的額外工作時,就老大不願意。不是滿臉的不情願,就是愁眉不展,嘮嘮叨叨地抱怨不停。抱怨分外的工作,不是有氣度和有職業精神的表現。

在工作中,有人還時常抱怨世間無伯樂,上司就是不能發現你這匹千裏馬。

受到上司的輕視或者怠慢,的確是件令人灰心喪氣的事。遇到這種情形我們不妨換一種思維來理解,就是鄭板橋曾說過的:“吃虧是福。”適當地寬容領導不可避免的失誤,冷靜地做一下自我審視、自我剖析,也許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之後你痛下苦功,加以努力勤奮,日後領導自然會對你刮目相看。戴爾·卡耐基指出:“與其抱怨別人不重視我們,不如反省自己,不斷提高能力!”

小王剛出來打工時,和公司其他的業務員一樣,拿很低很低的底薪和很不穩定的提成,每天的工作都非常辛苦。他拿著第一個月的工資回到家,向父親抱怨說:“公司老板太摳門了,給我們這麼低的薪水。”慈祥的父親並沒有問具體數字,而是問:“這個月你為公司創造了多少財富?你拿到的與你給公司創造的是不是相稱呢?”從此,他再也沒有抱怨過,既不抱怨別人,也不抱怨自己。更多的時候隻是感覺自己這個月的成績太少,對不起公司給的工資,於是更加勤奮地工作。兩年後,他被提升為公司主管業務的副總經理,工資待遇提高了很多,他時常考慮的仍然是:“今年我為公司創造了多少?”有一天,他手下的幾個業務員向他抱怨:“這個月在外麵風吹日曬,吃不好,睡不好,辛辛苦苦,大老板才給我500元!你能不能跟大老板建議給增加一些?”他問業務員:“我知道你們吃了不少苦,應該得到回報。可你們想過沒有,你們這個月每人給公司隻賺回了2000元,公司給了你們500元,公司得到的並不比你們多。”業務員都不再說話,以後的幾個月,他手下的業務員成了全公司業績最優秀的業務員,他也被老總提拔為常務副總經理,這時他才27歲。去人才市場招聘時,凡是抱怨以前的老板沒有水平、給的待遇太低的人他一律不要。他說,持這種心態的人,不懂得反思自己,隻會抱怨別人。

這個時候,正確的做法是有意嚐試自我心理調試,問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信心,是否朝氣蓬勃,是否確實能勝任工作。總之,從日常生活中自我形象的塑造剖析,尋找出原因和不足,進而脫胎換骨,展現才幹,做出成績。相信你一定能得到上司青睞,實現自己的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