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好形象,要自修(7)(3 / 3)

第四,無視“長舌人”傳播的流言。猜疑之火往往在“長舌人”的煽動下,才越燒越旺,致使人失去理智、釀成惡果。因此,當聽到流言時,千萬要冷靜,謹防受騙上當。

第五,當我們開始猜疑某個人時,最好先綜合分析一下他平時的為人、經曆以及與自己多年共事交往的表現,這樣有助於將錯誤的猜疑消滅在萌芽狀態。

控製住自己的壞脾氣

羅素·克洛可算是當今影壇炙手可熱的大明星了。他主演的《美麗心靈》轟動全球,拿的獎項多得讓導演、演員手腕發酸,羅素·克洛更被認為極有可能再次捧走奧斯卡小金人。但近日不少人也發表看法說“羅素·克洛不會得獎,不是因為競爭的激烈,而是他自己暴躁的性格”。

的確,離開了攝像機,羅素·克洛就成了暴躁的獅子,他愛發脾氣,酗酒,雖然觀眾喜歡有性格的演員,可是像羅素這麼大的脾氣也沒幾人能招架得住。從《內幕》、《角鬥士》到《美麗心靈》,羅素-克洛已經是第三次角逐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了,但人們都說他不久前因為自己的臭脾氣而犯了一次自殺性的致命錯誤。

日前,他獲得英國電影學會獎的最佳男主角,羅素為了一表興奮之情,在領獎時賦詩一首,結果被BBC廣播公司在播出時刪掉了,羅素因此而大發雷霆。雖然他後來為自己的魯莽道了歉,但卻沒得到大家的原諒,他們認為羅素縱然把納什演得出神入化,可他本人的性格卻讓人無法欽佩。

這是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不善於控製自己的人是令人討厭的。

生活中如何改變愛發脾氣、性情暴躁這個壞毛病呢?

首先,要加深對這個不良個性特征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的危害的認識。一般說來,愛發脾氣的人,火氣上來時隻知怪罪別人,根本不考慮自己的責任。其實,在很多情況下,促使其生氣、發脾氣的原因並不在對方,這在日常生活中是屢見不鮮的。一個人發起怒來,往往自己控製不了自己,其認識活動的範圍也縮小了,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甚至不顧後果,以至於傷人害己。我們應該這樣想,退一步說,即使責任在對方,他也可能是無意的,友誼和諒解比什麼都重要,這樣脾氣也就發不起來了。

其次,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誰都可能遇到這樣或那樣與自身願望相矛盾的事,設身處地從對方的角度,用別人的眼光去看待眼前發生的問題,那你即便是膽汁質的人,也不會發脾氣了。

再次,學會控製自己脾氣。每個人在職場工作中,難免會與同事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摩擦、小矛盾,從而產生一種緊張情緒。有的人麵對這種情況會暴怒,使人際關係一塌糊塗,而有的人則會平心靜氣地理順事情,消除矛盾。

另外,同事交往中也有一些化解憤怒的小訣竅。

1.自我解脫法

記住,應該經常提醒自己,自己認為的任何事,均可能遭到半數人的不讚同。有了這個心理準備,你就不會選擇生氣。

2.轉移思想法

如果你生氣時,始終想著讓你生氣的事情,那麼最後的結果隻能是越想越生氣,越想越憤怒。相反,如果你能有意識地通過其他途徑或者方式來轉移自己的思想,例如聽聽音樂,逗逗孩子玩等,這是積極地接受另一種刺激,從而可以轉移大腦興奮點,使憤怒情緒在不知不覺中消失。

3.強迫記錄法

寫一份“動怒日記”,記下自己動怒的時間、地點和對象、原因。強製自己誠實地記錄所有動怒行為。你很快就會發現,若是經常生氣,光是要記錄這些麻煩事就可迫使你少生氣了。

4.意識控製法

以自己的內部語言為媒介,如在發怒時心中反複默念“別生氣”、“不該發火”,等等,常會收到一定的效果。該方法是叫自己學會用自己的道德修養、知識水平使憤怒情緒難以發生或降低強度。

5.主動釋放法

把心中的不平和憤怒向你認為適合的人和盤托出。平時與人相處不可能不產生意見、隔閡,經常交換意見,把話說清楚,也是平息怒氣和增強團結的方法。

6.主動回避法

如果你與同事剛剛發生了激烈的爭吵,最好先暫時回避他,這樣就可以做到眼不見,心不煩,怒氣自消。

7.積極溝通法

不生氣時,試著去和經常讓你生氣的人談談,彼此聽聽對方最容易發怒的事,想一個溝通感情的方式,不要生氣。也可約定寫張紙條,或做個緩和情緒的散步,這樣你便不必繼續用毫無意義的怒氣來彼此虐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