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講 塑造高尚人生:青年學生成長與中國共產黨(1 / 3)

2007年10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

十七大的召開,得到廣大青年學生的熱烈擁護,也給廣大青年學生的成長提出了新的要求。青年學生肩負著人民和時代的重托,應積極響應黨的號召,鬥誌昂揚地投身於建設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去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積極追求政治進步,向黨組織靠攏。而黨組織也一直關注青年學生的成長,對他們寄予厚望,張開懷抱,指引他們為實現人生的最高價值而奮鬥。

一、中國共產黨對青年學生的期望

青年學生群體作為中國青年中的優秀群體,是中國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的生力軍,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骨幹力量。青年學生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使命,代表著祖國的未來,寄托著民族的希望。青年學生是社會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創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體。黨對青年學生寄予了深厚的期望。黨的幾代領導人始終關懷青年學生的成長和教育。當代青年學生應當不辱使命,在黨指引的道路上奮勇前進。

(一)當代青年學生的曆史使命

21世紀是一個充滿機遇和希望、充滿風險與挑戰的世紀,是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又一個關鍵性的世紀。尤其本世紀頭二十年,我國進入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在國際上,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形勢逼人,不進則退。在國內,我們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奮鬥和不懈探索,當代中國已經取得很大成績,並且進入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中國的現代化事業蒸蒸日上,正在邁向新的高度。黨的十七大提出要站在時代前列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抓住和用好戰略機遇期,求真務實,銳意進取,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麵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新時代就要賦予當代青年學生偉大的曆史使命。

當代青年學生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使命。振興中華是近代以來中國先進分子的共同理想。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失敗時起,先進的中國人為了抵禦外國列強的侵略和奴役,經過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不斷探索救國興國之路,付出巨大的代價和犧牲。中國共產黨人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既為社會主義革命準備必要前提,也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創造條件。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之後,在社會主義製度下,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奮鬥,我們振興中華的事業,也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但是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還有一定的差距,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新世紀新形勢下,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們一定要吸取落後就要挨打的曆史教訓,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條件下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推動我國具有偉大曆史意義的和平崛起。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偉大曆史使命。

當代青年學生肩負著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前進的政治方向,現代化是中國發展的必由之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的曆史選擇。近現代的曆史表明:我們的一切勝利都是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並把它和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結果。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雖然經曆過各種曲折,但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最終證明它是我們的正確選擇。在當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於低潮的時期,我們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具有特殊的意義。隻有把社會主義中國建設得更好更強大,才能更高層次地驗證馬克思主義的偉大真理。現代化是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正在進行的重大課題,也是工業化高科技所推動的全球化發展課題。中國進入近代以來就經曆了一場從物質、製度和人三個層次追求現代化的運動。這一追求現在並未結束,而是進入更高標準、更高層次。現代社會是信息化、國際化、科技化、知識經濟社會。信息成為重要資源,成為國家發展效率的關鍵。開放型的國際經濟引導著全球一體化的進程。科學技術和科學管理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也極大地改造了人們的生活,促進了教育改革,推動了知識經濟社會的發展。現代青年學生是人的現代化的承擔者,應該在人的全麵素質發展方麵作出表率,成為符合創建學習型社會要求的學習型青年人才,給中國社會帶來新的發展和進步。

當代青年學生肩負著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社會的重任。經濟發展是黨的工作重心所在,體現著社會主義的本質和優越性。共同富裕,讓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達到小康水平,是當前黨的經濟工作的目標。在此基礎上,再經過幾十年的奮鬥,進一步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從而實現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是新一代領導集體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和諧社會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麵發展。和諧社會的建設必將促進社會主義社會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同時,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仍然是十分重要的任務。我們的國民文化素質依然比較低,不解決好這個繁重的任務,我們就不能有力地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和民主政治建設的事業。青年學生應勇敢地站在開創社會文明新風的最前列,帶頭實踐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積極促進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係的形成和發展,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全社會的文明程度貢獻力量。

(二)黨的幾代領導核心對青年學生的期望和關懷

馬克思列寧主義政黨隻有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同廣大知識青年緊密聯係著。黨的事業需要青年一代,青年一代的成長更離不開黨的關懷。黨的曆代領導核心都對青年一代寄予了殷切期望。

早在20世紀初,一代知識青年為挽救國家衰亡,基於民族大義發起“五四”運動,初步顯示了早期知識青年推動社會變革的偉大力量。同時,“五四”運動也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在思想上、組織上準備了人才。一部分有先進覺悟的知識青年自覺接受並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工人階級結合起來走上曆史舞台。從此廣大知識青年就和中華民族的解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息息相關,同時也和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事業結下不解之緣。

毛澤東同誌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第一代領導核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都始終關心知識青年的成長,並高度評價知識青年的社會作用。毛澤東同誌指出,沒有知識分子的參加,革命的勝利是不可能的。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是同青年學生、知識分子結合在一起的。同樣,青年學生、知識分子也隻有跟共產黨在一起,才能走上正確的道路。1937年,毛澤東在為陝北公學成立的題詞中,寄語青年學生:要造就一大批人,這些人是革命的先鋒隊;這些人是有政治遠見的;這些人充滿著鬥爭精神和犧牲精神;這些人是胸懷坦蕩的、忠誠的、積極的與正直的;這些人不謀私利,唯一的為著民族與社會的解放;這些人不怕困難,在困難麵前總是堅定的、勇敢向前的;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風頭主義者,而是腳踏實地富於實際精神的人們。中國要有一大群這樣的先鋒分子,中國革命的任務就能夠順利解決。1939年,延安各界青年群眾舉行“五四”運動20周年紀念大會,毛澤東在會上發表講演指出,“五四”以來,中國青年起了什麼作用呢?起了革命先鋒隊的作用。什麼叫先鋒作用?就是帶頭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隊伍的前頭。他號召中國的知識青年和青年學生,要到工農群眾中去,把占全國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農大眾動員起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毛澤東同誌對知識青年寄予殷切厚望,更加關心知識青年的健康成長。毛澤東曾滿懷深情地對中國青年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他還積極評價青年人最肯學習、最少保守思想,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毛澤東針對青年成長中存在的問題也給予關注,強調要加強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青年學生在專業學習的同時重視政治學習。他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指出,在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中間,最近一個時期,思想政治工作減弱了,出現了一些偏向。在一些人的眼中,好像什麼政治,什麼祖國的前途,人類的理想,都沒有關心的必要。好像馬克思主義行時了一段,現在就不那麼行時了。針對著這種情況,現在需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不論是知識分子,還是青年學生,都應該努力學習。除了學習專業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進步,政治上也要有所進步,這就需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學習時事政治。

黨的第二代領導核心也曾高度評價青年的社會作用,非常關心青年的思想進步與政治成長。鄧小平同誌說中國的知識青年是敢於向前看的、是生氣勃勃的、是對社會主義抱有無限熱情的、是有強烈的上進心的。他指出,要用共產主義精神教育青年一代,團結全體青年積極參加建設社會主義的勞動,以便盡快地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工業國,為將來實現共產主義準備條件。改革開放以後,鄧小平在強調要搞經濟建設的同時,也反複要求全黨要重視加強青年思想政治教育。1978年4月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鄧小平指出,學校應該永遠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1985年他又在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一定要經常教育我們的人民,尤其是我們的青年,要有理想。為什麼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鬥出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列寧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

黨的第三代領導核心同樣關心青年的思想成長和政治進步。1990年,江澤民同誌在與北京大學部分同學座談時指出,青年是我們的未來。對青年一代,我們一貫主張既要熱情愛護,又要嚴格要求。我們在建設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過程中始終要高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旗幟。我相信,在當代的大學生中,必將成長出一批又一批馬克思列寧主義者。1990年8月,江澤民在會見全國青聯七屆一次會議和全國學聯二十一大的部分代表時強調,青年是我們的未來和希望。對青年,我們一向是既滿腔熱情、充分信任又嚴格要求、積極引導。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世界觀的教育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的教育結合起來。1994年江澤民在中央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指出,加強理論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引導和幫助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打下科學理論的基礎,確立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鬥的政治方向。1998年6月共青團十四大召開,江澤民在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成員和團十四大部分代表座談時指出:我們黨曆來高度重視青年,始終把青年看做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從一定意義上講,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有希望,未來的發展就有希望。具有光榮傳統的我國各族青年,一定能夠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在黨的基本路線指引下,堅定地走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前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貢獻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的新一代領導集體,也非常關注青年學生的成長和教育。胡錦濤同誌在和共青團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談時發表重要談話強調,青年是祖國和民族的希望。他向全國廣大青年提出三點希望:一是要勤於學習。學習是進步的根基。青年處在學習關鍵時期,一定要珍惜大好時光,發憤學習、刻苦鑽研,打牢人生成長進步的根基。青年需要掌握豐富的知識,具有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技能和本領,更要有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誌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廣大青年要注重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注重砥礪品格、磨煉意誌,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二是要善於創造。青年時期是最富有生命力和創造力的時期。全國廣大青年都要努力培養自己的創造能力、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潛能,緊密結合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在不斷認識和把握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勇於創造、善於創造、不斷創造。三是要甘於奉獻。奉獻是崇高的精神境界,是美好的人生追求,也是成就事業的前提。廣大青年要自覺把個人的命運同祖國和民族的命運緊緊聯係在一起,把個人的理想追求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緊緊聯係在一起,自覺服務祖國,無私奉獻社會,艱苦奮鬥,不懈進取,在火熱的社會實踐中創造出無悔的青春、永恒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