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來,在人類思想的發展史上,沒有哪一個理論體係像馬克思列寧主義那樣在人民群眾和工人階級政黨中發揮過如此巨大的作用。盡管現在世界上的情況有很多新變化,但曆史發展的總趨勢並沒有越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所揭示的基本規律。曆史經驗反複證明,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學說仍然是正確的,它仍然是共產黨的強大思想武器和保持先進性的重要保證。
(三)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產生的第一次曆史性飛躍
毛澤東思想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革命鬥爭中,特別是在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和中國共產黨內盛行的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聖化的錯誤傾向的鬥爭中,依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對中國長期革命實踐中的一係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而形成的,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向前發展的。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認真地考察中國的曆史狀況和社會狀況,把中國長期革命實踐中的一係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從而實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曆史性飛躍。毛澤東思想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是一脈相承的思想體係,同時它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毛澤東思想不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簡單運用,而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重大發展,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寶庫增添了許多新的內容,主要是關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理論,關於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的理論,關於政策和策略的理論,關於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論,關於黨的建設理論等。
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貫穿於各個理論組成部分中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包括三個基本方麵,即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實事求是,即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係實際,按客觀規律辦事,就是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堅持實事求是,就能克服主觀主義,防止和克服“左”的和右的錯誤傾向,使我們的事業在正確路線的指引下健康地向前發展。群眾路線,即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堅持群眾路線,就能克服官僚主義、宗派主義、命令主義和形式主義,就能清除各種腐敗現象,密切黨群關係,以實現黨的宗旨。獨立自主,即從中國實際出發,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革命和建設事業,在實踐中開辟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堅持獨立自主,既要反對妄自菲薄、依賴外援的錯誤傾向,又要反對故步自封、盲目排外以及任何大國主義的錯誤傾向。
毛澤東同誌雖然晚年犯了錯誤,特別是犯了發動“文化大革命”這樣的帶有全局性的嚴重錯誤,但就他的整個一生來看,他對中國革命的功績遠遠大於他的過失。他的功績是第一位的。因為毛澤東同誌晚年犯了錯誤,就企圖否認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價值,否認毛澤東思想對我國革命和建設的指導意義,這是完全錯誤的;同時,把毛澤東同誌說過的每一句話都看成是不可移易的真理,甚至不承認他晚年犯了錯誤,主張“兩個凡是”的教條主義態度,也是錯誤的。我們應該把經過長期曆史考驗形成為科學理論的毛澤東思想與毛澤東同誌晚年所犯的錯誤區別開來。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總體上屬於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產生的第二次曆史性飛躍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係。這個理論體係,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係。《共產黨宣言》發表以來近一百六十年的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隻有與本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步、與人民群眾共命運,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感召力。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1.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奠基之作
以鄧小平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在總結曆史經驗的基礎上,第一次比較係統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等一係列基本問題。這一理論貫穿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在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一等重大問題上,形成了一係列相互聯係的基本觀點。它是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涵蓋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軍事、外交、統一戰線、黨的建設等方麵的比較完備的科學體係。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有:
第一,在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問題上,強調走自己的路,不把書本當教條,不照搬外國模式,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第二,在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問題上,作出了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強調這是一個至少上百年的很長的曆史階段,製定一切方針、政策都必須以這個基本國情為依據,不能脫離實際,超越階段。
第三,在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問題上,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強調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必須把發展生產力擺在首要位置,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社會全麵進步。判斷改革和各方麵工作的是非得失,要以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標準。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
第四,在社會主義的發展動力問題上,強調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中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提出經濟體製改革的目標是在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製度,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同時,必須積極推進政治體製改革,目標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為主要內容,進一步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製,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製國家。
第五,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外部條件問題上,指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強調實行對外開放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基本國策,中國要吸收和利用人類社會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創造出來的一切先進文明成果來發展社會主義。
第六,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保證問題上,強調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健康發展的保證。
第七,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戰略步驟問題上,提出基本實現現代化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在現代化建設的較長過程中要抓住時機爭取出現若幹個發展速度比較快、效益又比較好的階段,每隔幾年上一個台階。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以帶動越來越多的地區和人們逐步達到共同富裕。
第八,在社會主義的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問題上,強調作為工人階級先鋒隊的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必須適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不斷改善和加強對各方麵工作的領導,改善和加強自身建設。執政黨的黨風,黨同人民群眾的聯係,是關係黨生死存亡的問題。必須依靠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必須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團結,必須依靠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最廣泛的統一戰線。
第九,在祖國統一問題上,提出“一個國家、兩種製度”的創造性構想。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製度,香港、澳門、台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製度長期不變,按照這個原則來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完成。
綜上所述,鄧小平理論是一個以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為基礎,以解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問題為中心,由一係列相互依存和支持的具有嚴密聯係的理論觀點構成的科學體係。它是指導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正確理論。在鄧小平理論指導下,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經受住了國內國際政治風波的考驗,在世界風雲變幻中不僅站穩了腳跟,而且搞得生機勃勃、有聲有色。偉大的實踐充分表明了鄧小平理論對於黨和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事業具有偉大的指導意義。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中承上啟下的極重要組成部分
江澤民同誌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的科學反映,具有豐富而深刻的內涵,它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它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極重要的理論成果,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包括以下方麵:
第一,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努力符合生產力發展的規律,體現不斷推動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的要求,通過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
第二,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努力體現發展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的要求,促進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第三,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堅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基礎上,使人民群眾不斷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一個完整的理論體係,全麵體現了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各個領域,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際問題的新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