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夢的結束,第九空間,蘇醒(2 / 2)

略知唐代文事的人都能理解我的吃驚。駱賓王的歸宿,曆來是一個玄秘的謎。武則天統治時期,這位據說早在幼年就能賦詩的文學天才投筆從戎,幫助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他寫過一篇著名的《討武〔上明下空〕檄》,雄文勁采,痛快淋漓。連武則天讀了,也驚歎不已。徐敬業終於失敗,駱賓王便不知去向。有人說他已經被殺,都沒有確實憑證。他像一顆瞬息即逝的彗星,引得人們長久地關注著他的去路。怎麼,猜測了一千多年,他竟躲在這裏?

對於駱賓王的歸宿,當然拿不出考證材料,全是被早年聽到過的一個故事感染的。

這個故事說,在駱賓王事敗失蹤後的許多年,一天,一位叫宋之問的詩人到杭州靈隱寺遊覽。夜間,他就借宿在靈隱寺裏。宋之問看著月色下寂靜的寺院,寺前黑黝黝的奇峰,產生了寫詩的衝動。他沉思再三,吟出了這樣兩句:“鷲嶺鬱〔上山下召〕〔山堯〕,龍宮隱寂寥”。下麵呢?他一時滯塞,怎麼也接不上去了,隻是苦苦在殿闕間徘徊,不斷地重複著這兩句,不知不覺間步進了一個禪堂。

突然,一個蒼老而洪亮的聲音從耳邊響起:“這位少年,深夜不眠,還在作詩?”宋之問連忙抬頭,隻見一們須眉皓白的老僧正在上方端坐,抖抖瑟瑟的長明燈把他的身影照得十分巨大。

宋之問心想僧侶中不乏詩中高手,便把已作的兩句讀給他聽,並說自己正詩思枯塞。老僧聽罷,立即朗聲說道:“何不接這樣兩句:‘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宋之問一聽著實一驚,這是多好的詩句啊,遠遠高出於自己的水平”他在惶惑中趕緊謝別,後麵的詩句也就源源而來。他這首詩的全文是這樣的:

鷲嶺鬱〔上山下召〕〔山堯〕,龍宮隱寂寥。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夙齡尚遐異,搜對煩滌囂。待入天台路,看君度石橋。

方家一眼就可看出,這是一首平庸之作,總體詩格不高,宋之問畢竟隻是一個小詩人。但是,“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兩句,確實器宇不凡,在全詩中很覺囑目。

宋之問第二天醒來,想起昨夜遭遇,似夢似真。趕到禪堂一看,早已空寂無人。找到一個正在掃地的小和尚,死纏死磨地問了半天,小和尚才把嘴湊到他的耳朵邊輕聲告訴他:“這就是駱賓王!令天一早,他又到別處雲遊去了。”

這個故事很能使得後代文人神迷心醉。這們從亂軍中逃命出來的文學天才躲進了禪堂,在佛號經卷間打發著漫長的歲月,直至須發俱白。但是,勃鬱的詩情一有機遇就會隨口噴出。政事、兵刀、討伐、敗滅阻遏了他的創造,隻落得這們名播九州的巨子隱名埋姓、東奔西藏。中國文學史在戰亂中斷了一截,在禪堂中毀了幾章。

據《通州誌》記載,駱賓王的墓確實在這裏,隻不過與現在的墳地還有一點距離。二百四十年前,人們在一個叫黃泥口的地方發現一〔扌不〕浸水的黃土,掘得石碑半截,上有殘損的“唐駱”二字,證之《通州誌》,判定這便是文學大師的喪葬之地。於是稍作遷移,讓它近傍狼山,以便遊觀憑吊。

後來我又去當了兵知道現在才退役!

雪兒,部隊有保密條例,恕我不能再往下說了!好麼!

恩,雪寒玉也知道,便沒有再往下說了!

半響才怒嗔道,李翎你這麼多年不打電話就不知道寫封信麼?

額,雪兒,我一直想和你在鋪滿落葉的小徑,和你手牽手,沐浴在金色的夕陽裏,偶爾抬頭互相凝視一眼,伸手理順被風吹亂的發絲,也有攜手風雨的美麗!

…………………………..

大哥哥,醒醒啦!

一個聲音仿佛從遠方傳來!一切的人和事物在一瞬間化作了黑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