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桃花院(2 / 3)

“你開始講院長的行善可以增加陽壽,我認可你,他的行善之事就這麼點?肯定有漏記的。”

“沒記錯,如果沒記的,你指出來,我再定奪。”

“他人生最大的一件功勞,善事,你們都恰恰沒記上,這一件善事,是保護天下人們精神食糧,抗戰時,他一個人和鬼子周旋在桃花書院,命在凶險中,憑一人之力保護了桃花書院,你知道嗎?桃花書院是我縣甚至是我省最大的書院,書院裏共有上下五千年以來各種最古老的書,最全麵的,最豐富的書籍。天下沒有的資料,書院裏皆有,天下沒有的可以說這裏都有。你想他如果隻為自己活命而棄書院不顧,一旦被鬼子毀了或搶了。這給我們的文化財富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這些書不但是我們這裏子民的精神食糧,也是天下人們的。第二件,他任院長以來,他從讀書人中發現一個少年,天天晚上十點鍾來書院看書,下班了,書院人全走完了,他可是進入了如癡如醉的程度。院長不忍心叫他,隻有讓他看下去,院長知他身處眾多讀書人中,他旁若無人,心在書中,不聲不響看了一本又一本,抄抄寫寫的一直到天亮。院長得知少年家裏窮,父母沒有讀過書,但很支持他看書學文化,白天幹活隻好晚上來看。院長十分同情少年,和家人商量把少年寄居在書院裏,一住就是四年。有一天少年告訴院長,家裏變故,要回去料理父母,下跪給院長,道別感謝養育之恩。聽說少年父母去世後,他隱居在一個地方正在醞釀寫一部“書”。關於了斷人間恩怨的奇書,將會震驚天下。請問,這兩件事該記嗎?”

“該記!該記!”

“這兩件事加起來給院長二百歲不止嗎,增加多少歲,你我說了不算,我還要依據他的這兩件功勞的影響力來推算,也許三百歲有餘呢?焦書記,對不起,這是我工作上的失誤。”

“對了,我還要提醒你們這些做官的,今後工作要認真點,不管好人或壞人,是官是民,不論為社會行善積德的,或是殃民作惡的,都要把是非功過認認真真地,清清楚楚地,準確無誤地記下來。讓一個人來去,都得到心服口服,誰也不怨,誰也不恨。”

“多謝焦書記指點,我們今後工作一定認真,難為焦書記在百忙之中,為百姓勞苦奔波,你就把院長帶回去吧。”

“謝謝你明理、明智。你是一個很明事理的官。”也是難得的官”。

“有你萬民敬仰的焦書記誇獎,我受寵若驚了,今後學你焦書記把我們的工作做好。”

“好,我把院長帶回去,他的家人還正在盼望他。”

那人揮手道:“把劉國順交給焦書記帶回去。”隻見焦書記來到關我的門口,迫不及待的拉著我的手。

院長家人說:“當時我們在守在焦書記旁邊,隻見焦書記握著院長的手站了起來,驚喜的是院長也睜開了眼睛隨著坐了起來,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接著喊了一聲我要喝水,我要吃飯。全家人驚得喜從天降,一看院長坐了起來,叫著要喝水吃飯,高興得很。全場的人都驚呆了,焦書記緊緊地抱著院長道。

“我的好院長,你終於回來了!

你院長好好休息,再活二百年沒有問題,有時間,我再來看你。”就這樣焦書記馬不停蹄地趕回縣委去了”。

劉邦後人建書院

我聽得如癡如醉,真是奇人奇事,感歎不巳。飯後,院長對我說:“年輕人,你到我們書院去看看吧?我和孟鎮長聊聊。”吩咐他的三女兒劉洪英帶我去。

劉洪英一路給我介紹道:“今天書院有我兩個姐姐值班,我爸對我們很關愛。我爸和媽是一對恩愛夫妻,從我懂事以來,從來沒見過他們吵嘴,兩個人相敬如賓,院裏的人誇我爸媽是天下最好的夫妻,你看書院就在江邊,踏著這個石板路走完就到了。”還不用幾分鍾,就到書院門口,山洞全被桃花掩映,若不走近仔細看,根本不注意到這裏存在一個山洞,洞口上麵寫著“桃花書院”,兩邊對聯是:

桃花山洞,洞洞藏滿書;洞洞裏麵藏盡奇書古籍

桃花書院,人人來看書;人人心中裝著知識海洋

劉洪英對我說:“這些對聯不是人工筆墨而成,是桃花天然造就,我走近一看,心中感慨真是神奇啊!還有一股淡淡的花香味。我走進洞中,劉洪英把我做了介紹,兩個姐姐十分友好,“歡迎客人來書院”。書院裏讀者很多,但鴉雀無聲。劉洪英道:“我帶你到處看看吧!”

“不用,你和姐姐先聊吧!我隨便看看就行,有不懂的地方再來問你。”我巡視了一圈,洞呈四方形,洞底平整而幹燥,洞頂奇石錯亂,四壁也凹凸不齊,驚異的是洞頂岩縫和四壁的岩縫裏還長著桃樹,花開的正豔。洞裏散發著陣陣香味。更驚奇的是四壁每隔十多米有一個石房,約五平米大小,最盡頭的岩房有洗手間,有飲水間。這時劉洪英走來給我說:“這裏飲水間的水很幹淨,人體需要的元素有好多種,是焦書記帶來專家驗過的,這裏的水隨季節而變,冬暖夏冰,放心喝,沒問題的。”

我環視了藏書的布局,十分得體,四通八達,四周擺著讀者用的書桌,四壁上還掛著讀者可隨時用的紙筆,再看書架上都有標識,按朝代分類各種書籍,標明的一目了然,書架上一塵不染。“怎麼樣,我再帶你上二樓看看吧?”我們拾階而上,二樓和一樓大小一樣,景觀一樣,布局一樣。不一樣的是書籍更多,讀者更多些。進了一個石門,穿過一個巷道,是一廚房,隔壁是一就餐室。劉洪英介紹道:“這專門供讀者就餐的。”走到廚房一看,剛好有幾個做好的菜,雞鴨魚肉,熱氣騰騰的,色香味俱全。誘得我垂涎,幾個服務員正忙綠著。

“這裏用餐多少錢?”

“一元一份。”

“這裏讀書還收錢嗎?”

“以前收,自從焦書記上任以來就免收了。”焦書記說:鼓勵人們多看書,讓人知禮,掃除愚昧,讀書不但是個人的希望,是家庭的希望,是社會的希望,更是一個國家的希望。一個國家的興旺繁榮就是讀書,學文化。”焦書記還特地規定:“若是遠方的讀者,可以在此吃住免費。”你來看,又拾級而上,三樓有許多間小房,床鋪幹淨整齊。你來看,隔壁曾是焦書記住的房間,那天晚上看書到通宵,當他走出書院門口時,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有機會有時間寧願在書海裏休眠。”

“焦書記如此喜歡讀書?”

“焦書記一生都在艱苦中渡過,小時候讀了一點書,稍大一點被鬼子抓去下煤礦挖煤,在九死一生中逃了出來。後來參加革命,忠於黨,黨分配哪裏,他就在那裏兢兢業業地工作,走群眾走線,他堅持群眾的利益高於一切,他崇尚文化知識,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他一下鄉隻要順路都要來到書院看書,他看書很入迷,有時也忘記吃飯。看著這麼多書發出感歎,這都是天下人們的精神食糧,力量的源泉。這裏藏著威力無窮的原子彈,經常囑咐我們要好好地保護這座寶庫,讓天下的人們都來享用,發掘”。

“這座寶庫有多少書籍?”

“據統計,有百多萬本。”

“這個地方哪來這麼的書?真是奇了。”

“對,這裏就有一個關於書的奇事。”

東漢末年,戰亂多發,劉邦的孫子被叛軍四處追殺。有一天他帶領幾個侍衛逃到這裏,困倦在被亂草石堆掩藏的洞口。就在當時,誰也不知道這裏竟然有一個山洞,正想離開時,突然探子來報,叛軍有一千多人正向此殺來,他和侍衛十分慌亂,無處可逃,隻有拚死一戰,他正想揮刀衝殺出去,他的腳被什麼東西絆了一下,身子向後一趟,兩手一抓,一根樹枝被抓住,用力過猛被扯斷了,向後一看,發現後麵有一洞。他大喜過望,令侍衛爬了進去,又恢複原狀。剛躲好,隻聽外麵殺聲震天,隨之有人來到洞外,幸好沒被發現。謝天謝地得此洞保護,他躲過了一劫。他在這洞裏躲了三天,他發現這洞十分特別,當時正處梅雨季節,外麵房子都潮濕發黴,洞裏竟然十分幹燥,涼風習習,直歎是個好地方。將來有時機一定為我所用,他回去,再也不參入戰爭,深居簡出,從此看書度日,他看到書上記載著祖宗劉邦是一字不識的街上混混,經常欺負讀書人,看到讀書人就來氣,是一個胸無點墨的皇帝。他發誓不光自己要讀書,而且要世代子孫發奮讀書,多讀書,讀盡天下書。來彌補祖先看不起讀書人的過錯,教育子孫更要善待讀書人。從此後,他愛書如命,他看過的書不皺角,不皺邊,像新書一樣,後來又迷上了收藏書。

有一天到圖書館看書,管圖書的人也是自家人,都是祖先的子孫,許久以來兩人關係甚好,都有愛書,藏書的嗜好。兩個又聊起戰爭帶來許多災難,千萬不能像秦始皇一樣殘暴。在談到秦始皇焚書坑儒問題時,他們兩顆心不禁一跳,如果有一天把圖書焚了那多可惜。兩個越談心中越害怕。兩個急的圍著圖書團團轉,不知怎麼辦好。最後兩個商量把最重要的書籍作一個記錄,找個地方藏起來。東漢王朝即將滅亡時,有一天桃花江上遊飄來幾十隻船,靠在今天的桃花書院的碼頭上,大包小包的往洞裏搬,整整地搬了三天,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