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身心勞累,我一覺睡到大天亮。吃過早點,安慰了李民一家,李民送我到碼頭說坐船好,:“呼吸桃花江上新鮮空氣,看看沿岸的山水風光。”
“客人,你等等,老大娘氣呼呼地跑來道,你見到焦書記,代我轉告他,桃花寨的三個考生都願聽他的指示,再見!客人,一路平安!
我上了船,船夫起錨開船,周大娘和李民還在向我揮手,老大娘真是對工作負責。兩岸桃花盛開和翠綠的群山倒映在碧玉般的水中,真是船在畫中遊。這裏旅遊資源真是豐富,旅遊開發需大量的專業人才,焦書記把這裏的環境資源和人才資源結合在一起,視為百姓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天下那個********能這樣想?能這樣做?我收回思緒,回到船上,船上的人個個心情很好,燦爛笑容。
“年輕人,這裏的山水看不夠吧!“原來是一個銀發飄飄的老者坐在我的身邊。”
“老爺爺,人間仙境,這裏的山水保護得這麼好,天下僅有。”
“山水的保護神就是我們的焦書記,他上任以來把百姓的衣食住行,生態環境作為第一大事,他身體力行,帶領大家植樹造林,修好被衝毀的堤岸。獎勵百姓退耕還林,每到造林季節,他吃住在山上,半月不下山。他說幾千年前孟子都提出保護生態環境,我們今天就按他老人家思想辦事,造福百姓,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萬物。”
“老爺爺,你讀過孟子的書?”
“我雖讀過,但不會使用,焦書記會用,焦書記以孟子的思想作為他為民理念,他按孟子的視生態環境是民眾生存的第一要素來敬告百姓:“取物不盡物,物取以順時”。人的生活需求來源於自然,就不能采取“竭澤而魚,魚窮也”。而要取之有度,隻有厚德載物,才能天人合一。”
孟子首先提出保護生態環境,孟子隻是提出,他無力做到,當今沒有人做到,也很難做到,天下唯我焦書記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你看山青水秀,桃花飄香,江水豐盈,山上鳥語花香,河裏船遊魚翔,是焦書記給我們繪畫了這一副山水畫,給我們看,給天下人看,讓天下人欣賞,流連忘返,讓天下人樂不思蜀,人醉心醉。
“我今年一百歲了,看了人世間多少醜態百出,多少任,官上官下的,全是皆為利來,統統為利而往,害了社會,苦了百姓。隻有今天焦書記,可安撫了我們百姓的生活,滋潤了我們百姓的心靈。讓我們這些被曆代官員視為刁民的人過上了好生活,是焦書記真正地把我們看作是他的子民,放在他的心上,為我們過上更好的生活而勞累著。”老爺爺越說越激動,越說越興奮;焦書記好官啊!年輕人,我是不是話多了點?”
“不,老爺爺,我喜歡聽你講,喜歡你講焦書記的故事,我愛聽。”
老爺爺摸了胸前的胡子,好,我就講焦書記的故事吧!焦書記在一次會上說,“讓全縣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以田園經濟作為基礎,發展旅遊事業,開發旅遊資源,帶來綠色經濟,富裕百姓生活。”就是把我們這裏的生態環境作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滾滾財源,這裏的山水處處是仙境,這樣一來,我們這裏到處都是“聚寶盆”了,哈哈,你們大家說是嗎?
船上的人聽了老爺爺的話激動不已,都說老爺爺說得是,好像大家都有話說。
老爺爺接著道:“你們大家應該聽說了吧!焦書記鼓勵今年高考的考生報考旅遊學院,可以先到縣委登記名字,畢業後可優先就業旅遊崗位。”
有人接著說:“是呀,現在大學生逐年增多,畢業後工作難找,焦書記為人之急,為人之想,為我們的學生娃兒也想好了畢業後的出路,真是太好了。”
有人道:“我娃兒今年高考結果還算滿意,先準備報一所航空大學,知道焦書記為開發旅遊資源需要人才,我娃兒就報考了旅遊學院,響應焦書記的號召,為家鄉作貢獻。”
又有人道:“聽焦書記的,我娃兒明年高考了,也讀旅遊學院。”
老爺爺臉上充滿了自豪感,“焦書記是百姓的貼心人,是百姓的好官,那位縣官到農村來,和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即使來到你村裏是來作秀的,拿著鏟子或舞著鋤頭做做樣子,拍幾張照,離開時,山珍海味各種特產,別忘了,必須孝敬他們。請看第二天報紙,都登上了頭條新聞。某書記到某鄉村走訪和百姓一起勞動,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欺騙了民眾,也欺騙了社會,抬高了自己,哄亂了媒體。
我經曆多了,也看多了,即使你有天大的急事,你到縣委去辦事,相互推諉,上樓找到下樓,你找到了他,你火急火燎地還沒講得二句,他連瞟你一眼都嫌煩。“你急什麼,你沒看到我正在忙嗎?我已經很忙了,你明天再來,我馬上要去開會。”等到了第二天再去找他時,他不是在網上聊天就是和情婦在打情罵俏,還沒等你開口說事。他先搶著道:“你這個人煩不煩,打亂了我的正常生活,你的這個事我一個人辦不了,要某某簽字,還要某某同意,還要某某蓋章,可惜這兩個人都不在,出差去了,過二天再來吧!”氣人,真氣人,百姓辦事難,百姓辦事苦,沒辦法,誰叫你是貧苦百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