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摟你ghi(1 / 2)

三、西周

西周(約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占了周朝曆史的三分之一。這一時期全國大小諸侯都向王朝負擔一定義務,周朝維持著統一的局麵。由於周王居於西方的都城宗周,故稱西周。

1、分封製:西周建立後,經曆了短暫的政局動蕩,即“三監之亂”。牧野之戰周滅商後,為了統治商朝的遺民,周武王把商王朝直接控製的領地分為四個區:原殷都朝歌(今河南省淇縣)為豳,封給紂王的兒子武庚(又名祿父)掌管。同時將朝歌以東地區(今河南省鄭州市一帶)為衛,封給武王的弟弟管叔姬鮮掌管;朝歌以西地區(今河南省新鄉一帶)為鄘,封給武王的弟弟蔡叔姬度掌管;朝歌以北地區(今河南省湯陰縣一帶)為邶,封給武王弟霍叔姬處掌管,共同監視武庚,總稱“三監”。

周滅商後第二年(約前1045年),周武王病逝,其子姬誦即位,是為周成王。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攝政,代成王行事。管叔因企圖繼王位,對周公旦攝政極為不滿,於是散布流言,並煽動蔡叔、霍叔,慫恿武庚及東方諸方國,以“周公將不利於孺子”為借口,公開叛亂,是為“天下聞武王崩而叛”。周公旦麵對來自內外兩方麵的敵對勢力,多方權衡,決定興師東征。

周公東征共曆時3年之久,殺武庚和管叔,流放蔡叔,霍叔被廢,徹底平定了三監及武庚之亂。同時消滅了包括殷、東、徐、熊、盈、攸、奄、九夷、豐、蒲姑、淮夷和東夷諸國等參加叛亂的五十多個小國。

為了徹底消除商朝殘餘勢力對周朝的隱患,周公營建東都洛邑(成周),遷“殷頑民”於此。同時封投降周朝的商朝貴族微子啟於宋(今河南省商丘市),建立宋國;封周武王少弟康叔於朝歌,建立衛國;封周公長子伯禽於奄國舊地,建立魯國,分治殷民。

周公東征使周朝的影響達到東海之濱,對於周王朝的鞏固具有重大意義。

在平定三監之亂之後,為對廣大被征服的地區進行有效統治,主持政事的周公修改了商王朝的內外服製度,實行分封製。

分封製又稱“封邦建國”,是在保證周王室強大的情況下,將親族、功臣等分派到各地,廣建邦國,拱衛王室。周武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後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武王死後,其弟周公旦繼續推行分封製度,擴展周的統治範圍。周初分封的諸侯,大多數是同姓子弟.他們多被分封到重要地區。

周武王將子弟和功臣分封於各地,使他們成為各領一方的諸侯,周的文化形式也因此覆蓋了整個黃河中下遊地區。召公之子受封於燕,成為深入東北最遠的一支姬姓貴族。周公長子伯禽代表周公本人受封於魯,在姬姓貴族封國中位居最東。《三字經》寫道:“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這裏強調的就是周的政治文化有驚人的穩定性和延續性。後來,周成王在周公的輔佐下粉碎了商朝舊貴族的叛亂,親周的商朝舊貴族微子被指令繼承商的祖宗祭祀體係,封於宋地(今河南商丘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