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中醫防治肥胖病的方法(3)(2 / 2)

2.三角針埋線法:在距離穴位兩側1~2厘米處,用甲紫做進出針點的標記。皮膚消毒後,在標記處用0.5%~1%的鹽酸普魯卡因做皮內麻醉,用持針器夾住帶羊腸線的皮膚縫合針,從一側局麻點刺入,穿過穴位下方的皮下組織或肌層,從對側局麻點穿出,捏起兩針孔之間的皮緊貼皮膚剪斷兩端線頭,放鬆皮膚,輕輕揉按局部,使腸線完全埋入皮下組織內。敷蓋紗布3~5天。每次可用1~3個穴位,一般20~30天埋線一次。

3.切開埋線法:在選定的穴位上用0.5%鹽酸普魯卡因作浸潤麻醉,用刀尖刺開皮膚(0.5~1.0厘米),先將血管鉗探到穴位深處,經過淺筋膜達肌層探找敏感點按摩數秒,休息1~2分鍾。然後用0.5~1.0厘米長的羊腸線4~5根埋於肌層內。羊腸線不能埋在脂肪層或過淺,以防止不易吸收或感染。切口處用絲線縫合,蓋上消毒紗布,5~7天後拆去絲線。

注意事項

1.嚴格無菌操作,防止感染。三角針埋線時操作要輕、準,防止斷針。

2.埋線最好埋在皮下組織與肌肉之間,肌肉豐滿的地方可埋入肌層,羊腸線不可暴露在皮膚外麵。

3.根據不同部位,掌握埋線的深度,不要傷及內髒、大血管和神經幹(不要直接結紮神經和血管),以免造成功能障礙和疼痛。

4.皮膚局部有感染或有潰瘍時不宜埋線。肺結核活動期、骨結核、嚴重心髒病或妊娠期等均不宜使用本法。

5.羊腸線用剩後,可浸泡在70%酒精中,或用新潔爾滅處理,臨用時再用生理鹽水浸泡。

6.在一個穴位上做多次治療時應偏離前次治療的部位。

7.注意術後反應,如有異常現象應及時處理。

耳穴減肥法

耳針,是指使用短毫針針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以診治疾病的一種方法。古代醫著中就有”耳脈“、耳與髒腑經絡的生理病理關係,以及借耳診治疾病的理論和方法等記載。耳與髒腑的生理、病理有著密切的聯係。與生理相關的如《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藏精於心“,《靈樞·五閱五使》說”耳者,腎之官也“,《靈樞·脈度》說”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千金方》說”心氣通於舌,非竅也,其通於竅者,寄見於耳,榮華於耳“等。與病理相關的如《素問·髒器法時論》說”肝病者,……虛則無所視,耳無所聞“,《素問·玉機真髒論》說”脾為孤髒,……其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證治準繩》說”肺氣虛則少氣,……是以耳聾“。而察耳的形態、色澤等改變,可”視其外應,以知其內髒“的病變,如《靈樞·本髒》說耳”黑色小理者腎小,……耳薄不堅者腎脆“,《證治準繩》說:“凡耳輪紅潤者生,或黃或黑或青而枯燥者死,薄而白、薄而黑者皆為腎敗。”現代科學研究表明,耳與髒腑器官在生理上密切聯係,不僅存在著相關性,而且具有相對特異性,這為耳針法診治疾病提供了客觀依據。實驗表明:刺激耳部的淋巴管、血管、神經等組合在一起的神經道路,它通過神經叢、脊髓和大腦以後,又以神經的形式走向內髒器官,能達到改善器官功能的作用。臨床上絕大多數患者在進食前或饑餓時按壓耳穴可減輕饑餓感,抑製人體脾胃的消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