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中醫防治肥胖病的方法(3)(1 / 2)

體針減肥的注意事項

1.辨證明確,避免誤診。辨證論治是中醫診治疾病的基本原則,隻有明確地辨證,才有準確立法施治的可能。若辨證不明,盲目亂治,不僅很難收到預期療效,而且醫療事故的發生也是難免的。如針治急性單純性闌尾炎,效果顯著,但對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則效果不佳。此種情況若辨證不明,診斷不清,一味針治,就有可能延誤病機,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2.針具處理,及時檢修。針前針後都要檢查針身,及時除掉針身的血斑或鏽痕;若發現針身鏽蝕及針根彎曲的針都應丟掉不用;針身或針尖彎曲的部分,修整好後,再存放消毒。針身禁用來蘇爾消毒;用新潔爾滅或酒精消毒時,不宜浸泡時間太長,一般15~30分鍾即可。

3.嚴格消毒。每一個穴位都有一定的針刺深度和進針方向,有些部位,如:胸背部係心、肺等重要髒器所在,對此部位若針刺過深或進針方向不對,均易傷及心、肺、肝等髒器,造成嚴重事故。

4.注意體位選擇。斷針、彎針和滯針的發生,多與患者體位變動有關。因此,針治時患者體位務必舒適得當,留針時間長的患者更應如此。

5.注意患者的體質狀況和功能狀態。針治適應證的標準、針刺的深淺、手法的輕重和選穴的多少等,都應根據患者的體質狀況和機體的功能狀態確定。

6.有出血傾向的患者,如血友病患者不宜針刺治療。

7.一般孕婦在懷孕40天至3個月內不宜用針刺法減肥。

此外,針刺療法要運用較強的刺激手法和刺激強度,堅持較長的治療時間。同時指導患者嚴格控製膳食攝入量,尤其要控製高脂、高糖的攝入,加強運動,才能保證較高且持久的療效。

異常情況的預防和處理

體針治療肥胖是一種安全、有效的療法,但也可能偶爾出現某種異常情況,如暈針、滯針、彎針等,必須立即進行有效處理。

穴位埋線減肥法

穴位埋線是將羊腸線埋入穴位,利用羊腸線對穴位的持續刺激作用治療疾病的方法。穴位埋線減肥最大的優點是使用一次性針具,避免交叉感染,無須麻醉和切口,簡便易行,無任何副作用,羊腸線24小時不間斷地刺激穴位,對穴位產生持續有效的刺激,作用持久,不易反彈,彌補了針灸減肥時間短、次數多、療效不持久的缺點。

器材和穴位選擇

皮膚消毒用品、洞巾、注射器、鑷子、埋線針或經改製的12號腰椎穿刺針(將針芯前端磨平)、持針器、0~1號鉻製羊腸線、0.5%~1%鹽酸普魯卡因、剪刀、消毒紗布及敷料等。埋線針是堅韌特製的金屬鉤針,長12~15厘米,針尖呈三角形,底部有一缺口。如用切開法需備尖頭手術刀片、手術刀柄、三角縫針等。埋線多選肌肉比較豐滿的部位的穴位,以背腰部及腹部穴最常用。

選穴原則與針刺療法相同。但取穴要精簡,常選用中脘、上脘、天樞、氣海、脾俞、胃俞等穴。每次埋線1~3穴,可間隔2~4周治療1次。

操作方法

1.穿刺針埋線法:常規消毒局部皮膚,鑷取一段1~2厘米長已消毒的羊腸線,放置在腰椎穿刺針針管的前端,後接針芯,左手拇、食指繃緊或捏起進針部位皮膚,右手持針,刺入到所需的深度;當出現針感後,邊推針芯,邊退針管,將羊腸線埋植在穴位的皮下組織或肌層內,針孔處覆蓋消毒紗布。也可用9號注射針針頭作為套管,28號2寸長的毫針剪去針尖作針芯,將00號羊腸線1~1.5厘米放入針頭內埋入穴位,操作方法如上。

用特製的埋線針埋線時,局部皮膚消毒後,以0.5%~1%鹽酸普魯卡因做浸潤麻醉,剪取羊腸線一段(一般約1厘米長),套在埋線針尖缺口上,兩端用血管鉗夾住。右手持針,左手持鉗,針尖缺口向下以15~40度方向刺入,當針頭缺口進入皮內後,左手即將血管鉗鬆開,右手持續進針直至腸線頭完全埋入皮下,再進針0.5厘米,隨後把針退出,用棉球或紗布壓迫針孔片刻,再用紗布敷蓋保護創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