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瑜伽的發展
考古學家曾在印度河流域發掘到一件保存完好的陶器,上麵描畫著瑜伽人物做冥想時的形態。這件陶器距今至少已有五千年的曆史了,可見瑜伽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更久遠的年代。
“Yoga”一字,是從印度梵語“yug”或“yuj”而來,是一個發音,其含意為“一致”“結合”或“和諧”。瑜伽就是一個通過提升意識,幫助人類充分發揮潛能的體係。瑜伽姿勢運用古老而易於掌握的技巧,改善人們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麵的能力,是一種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一的運動方式。古印度人更相信人可以與天合一,他們以不同的瑜伽修煉方法融入日常生活而奉行不渝:道德、忘我的動作,穩定的頭腦,宗教性的責任,無欲無求、冥想和宇宙的自然和創造。
“瑜伽”這個詞在人們頭腦中給人的感覺是古老而陳舊的代名詞,而現在卻成為全世界都很流行、熱衷的健身運動。現代人因為工作及生活的壓力越來越追求心理的平衡,還有就是追求自然的歸屬感。快節奏的生活方式雖然使人充實許多,但身體絕非鋼鐵,過度勞累,身心都經不住摧殘。健身瑜伽根據現代人的需要,摒棄了一些諸如提升生命之氣等,汲取了古老瑜伽的精髓,如:體位法、呼吸法、鬆弛法、冥想法。瑜伽同中國的氣功一樣,具有現代醫學尚不具備的優點,如對身體無任何傷害、無副作用,老少皆宜等。醫生及心理學家經過長期研究發現,大多數幹擾我們健康以及許多疾病的根源是心理作用。一個人如果長期處於焦慮、緊張、猶豫、憤怒的心理狀態時,會直接引起精神上的疾病。這種精神上的疾病重者精神混亂、輕者影響日常生活中的個人的思想、行為、儀態、舉止以及對於問題的看法,使人容易失去控製的能力。而且當心情長時間不舒暢時,人常常會臉色暗黃,氣色灰淡,毫無光彩。我們做瑜伽練習時,身體進行舒適、柔軟的運動,同時伴隨著悠揚、舒緩的音樂,隨即產生快樂的荷爾蒙,從而改善身體機能,放鬆神經。瑜伽就是以恢複人的本來狀態為主,通過練習瑜伽,祛除心理和身體的不正,幫助我們淨化身心,從而達到強心健體的功效。
瑜伽並非近年才在西方興起的。早在20世紀的六七十年代,瑜伽已被西方人接納和認識。當時歐美掀起了一場驚天動地的“嬉皮士文化”。一些追求個人自由、渴望釋放自我的年輕人被神秘的東方文化深深吸引,有些甚至漂洋過海前赴印度尋求靈性的啟蒙。他們接觸到瑜伽,有些做了瑜伽修行者,從此過著歸隱的靈性生活。練習瑜伽時,他們或會誦唱、念經。
香港亦曾受過嬉皮士文化影響,瑜伽亦在那時流行過。現在香港一批年資較長的“瑜伽人”,就是在那時候開始修習瑜伽的。
近年在世界各地興起的瑜伽,並非隻是一套流行或時髦的健身運動這麼簡單。瑜伽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能量知識修煉方法,集哲學、科學和藝術於一身。瑜伽的基礎建築在古印度哲學上,數千年來,心理、生理和精神上的戒律已經成為印度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古代的瑜伽信徒發展了瑜伽體係,因為他們深信通過運動身體和調控呼吸,可以完全控製心智和情感,以保持永遠健康的身體。
再簡單一點來說,瑜伽是生理上的動態運動及心靈上的練習,也是應用在每天的生活哲學。瑜伽的最終目標就是能控製自己,能駕禦肉身感官,以及能馴服似乎永無休止的內心。感官的集中點就是心意,能夠駕禦心意,即代表能夠駕禦感官;通過把感官、身體與有意識的呼吸相配合來實現對身體的控製。這些技巧不但對肌肉和骨骼的鍛煉有益,也能強化神經係統、內分泌腺體和主要器官的功能,通過激發人體潛在能量來促進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