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自己拯救自己(3)(1 / 2)

在覺得狂躁煩亂時,就想辦法安靜地休息。在感到極度混亂時,堅信隻要休息得當與對症治療,混亂終會過去。要像瑞士的思想家卡爾·希爾逖說的那樣做:養成在白天(而不是夜晚)的某段時間內有規律工作的習慣,把夜晚變成白天或把周日變成工作日,則讓自己既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工作。醫學總有一天會證明,有規律地工作是身心健康的最佳保護方法,尤其是在年紀大了的時候。

10.屏息凝神

內心煩躁時很難平靜,越是靜坐心裏越亂。盡情發泄,釋放情緒,又很容易失控,帶來不可想象的後果。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當一顆躁動的心思潮湧動,浮現一個不安分的念頭時,在它還沒有變得堅定就把它扼殺在搖籃裏。

屏息製感法就是一種速效轉念的方法。當一種不健康的意識在頭腦中閃現時,感覺難以抗拒,那麼在屏息時,意識會自然地轉向關注身體,這樣不良的意識就會被淡化,全神貫注地轉向自身。

全神貫注是生命中最快樂的事情之一。如果你不能全神貫注,你就永遠不能平靜,也不會快樂。屏息道理很簡單,就是身體在不呼不吸的狀態,活躍的情緒隨之減慢,注意力、精神力就會凝聚在一起。所以,稱之為屏息凝神。

再直白點說就是,你在憋氣時,憋得要死,哪裏還有心想別的,注意力必然會集中在身體上,開始感覺心在跳,血液在流動湧向全身,大腦開始變得清醒。當你再一次呼吸時,一切想法都煙消雲散,仿佛是重新回到了這個世界。

當注意力集中在身體時,就達到了全神貫注的狀態。但是,屏息製感法一定要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進行,根據身體狀況掌握好憋氣的時間,量力而行。

11.照顧好自己

照顧好自己,隨時留意自己的想象力,以免胡思亂想,消耗寶貴的生命能量,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身體上,觀察自己的一呼一吸,保持內心平靜。

有責任心的人會向前看,看自己能做什麼。反之,沒有責任心的人往往會盯著過去發生的、已經無法改變的事實,長籲短歎、懊惱自責。

照顧好自己及家庭不是一種必須要履行的責任或者義務,而是一種單純的愛。日複一日地履行生活的責任,時間久了也許會感到枯燥乏味。然而,能真心地熱愛生命,把這些職責與生命的一部分聯係起來,就會重新燃起生活的熱情。

拯救自己

導讀:這一節承上而來,是具體介紹攝心的方法:1.覺察生活;2.溫和地調整身心;3.培養慈悲心;4.增強信心和意誌力;5.語言控製意識;6.正視自己的壞習慣;7.通過語音冥想肯定自己;8.通過瑜伽手印安定情緒;9.增強生命意識;10.攝心法的概況總結;11.馴服感官。

傳說一個人救了死神,死神對他說:“我不能因為你救了我,就免你不死,我從不寬恕任何人,你也不例外。但為了感謝你,在我來接你之前,我會派我的仆人通知你。”很久後的一天,死神站在他的恩人麵前,毫不留情地要帶走他。死神的恩人很氣憤,認為死神言而無信。

死神很無奈地解釋道:“我早就接二連三派仆人通知過你。你還記得你常常頭暈目眩?總是疲勞乏力?你耳鳴、牙齒疼痛、總是失眠……我對你的提醒已經夠多了,你卻從不在意,我隻得帶走了你。”

1.這些年我們忽略的事

現代人忙得常把自己給忘了,忽略了健康,直到得了重病,還察覺不到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什麼異常,依然固執地認為自己的生活習慣沒什麼問題。

如果多了解一些生活常識,及時覺察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就能洞察潛藏的隱患。多了解自己,就可以防微杜漸,免除禍患。生命並不完美。聖人常常會自歎“沉淪於愛欲之浩瀚,迷惑於名利之深山”。既然我們的生活並非完美無缺,那麼生病並不可怕,怕的是找不到病因。

如果在重病中能認識到生命的不完美,從重病中覺醒,看到過去的不足,找到了病因,不但可以治愈疾病,而且會因為認識了生命的可貴而重新為自己規劃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

2.溫和地調整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