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謙卦是六十四卦中唯一一個六條爻全是吉利的卦。先看卦象,地中有山,上麵是地,下麵是山。山本來是高出地麵的,現在卻居在地麵以下,這就是謙虛的表現,也可理解為謙卑之中蘊其崇高之意。
本文擬先全引謙卦爻辭、彖、象傳文,然後領會全卦所含辯證深義。
謙:亨,君子有終。意謂:謙卦象征謙虛:亨通,君子能夠保持謙德至終。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意謂:謙虛,亨通。譬如天的規律是下降濟物而天體愈顯光明,地的規律是低處卑微而地氣源源上升。天的規律是虧損盈滿,補益謙虛;地的規律是變易盈滿、充實謙虛,鬼神的規律是危害盈滿,施福謙虛;人類的規律是憎惡盈滿、愛好謙虛。謙虛的人高居尊位,道德更加光明;下處卑位,人們也難以超越:隻有君子能夠保持謙德至終啊。
大《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póu)多益寡,稱物平施。意謂:高山低藏在地中,象征“謙虛”。君子因此引取過多、補充不足,權衡各種事物,公平地施予。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譯文:初六,謙而又謙,君子可以涉越大河巨流,吉祥。
六二,鳴謙,貞吉。
譯文:六二,謙虛名聲外聞,守持正固可獲吉祥。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譯文:九三,勤勞謙虛,君子保持謙德至終,吉祥。
六四,無不利,(huī)謙。
譯文:六四,無所不利,發揮擴散謙虛的美德。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
譯文:六五,虛懷不有富貴,利於與近鄰一起出征討伐,無所不利。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
譯文:上六,謙虛名聲遠聞,利於帶兵作戰,征討相鄰四方小國都邑。
看完謙卦全部卦爻辭,總的來說,要求我們自始至終謙虛謹慎,要善始善終。六爻的次序是謙謙、鳴謙、勞謙、謙、不富即虛謙、鳴謙。從不出名、剛出名時要謙虛到後來已出名、大出名也要謙虛。隻要謙虛,做什麼事情都是吉利的;隻要堅持謙虛,人的一生都是吉利的。
後來的老子發揮了謙卦思想,強調了以退為進,柔弱勝剛強的辯證哲理,使後人學易,能易、道結合,獲得更大的智慧。曾國藩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終生學易、儒、道,終生謙虛謹慎,所以無論從政、用兵都有大成就、大都吉利。正如他自己所言:“貴謙恭,貌恭則不招人之侮,心虛可受人之益。吾人用功,力除傲氣,力戒自滿,毋為人所冷笑,乃有進步也。居今之世,要以言遜為直。有過人之行口不自明,有高世之功而心不居,乃為君子自厚之道。”我們還可舉出古今中外的許多事例,說明“謙受益”以成就大功名的道理。
謙卦的內卦三爻,由謙謙、鳴謙、勞謙,以至外卦六四謙皆吉而無凶,固理之必然,然而外卦的六五“利用侵伐”,上六“利用行師,征邑國”,其正當性為論者置疑。其實“謙”與“驕”又是相對立而並存的現象,欲使“天下歸謙”必當平“驕”去“逆”。馬振彪雲:“君子以德服人,然有時亦不得不用兵”,“周公東征,四國是皇”;“其用行師,誌雖未得,所以濟謙德而妙其用,平天下之不平者一歸於平,故五、上兩爻言‘征伐’也。”(《周易學說》)可見《易經》作者在強調“謙”的思想的同時,還注意到排除“驕逆”的一麵:這又是謙卦辯證觀念的體現。
我們常說“謙謙君子”,也是貶褒之義互見的。說好的一麵,謙而又謙,君子行事總是吉祥的;說貶的一麵,在應該“當仁不讓”時,還是躲躲避避、扭扭捏捏,不敢挺身而出,人家還以為你虛偽呢,這就是太謙謙君子了。
所以,謙虛必須出乎內心,以事實為基礎,並且具有一定的原則性,否則,便被懷疑是虛偽,是權術,是偽君子。
最後,引《韓詩外傳》:“《易》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國家,近足以守其身,謙之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