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中國自古有“天地君親師”之說,韓愈《師說》道:“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君子為人之道”,乃師道之核心也。本人在20世紀50年代初,進浙江湘湖師範讀書,其優良的師道感人至深,令我永遠難忘。湘湖師範由金海觀先生創辦,與由陶行知先生創辦的南京曉莊師範齊名,早年都遵陶行知教育思想如“教育救國”,“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等。
我在湘師讀書時,教師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教我們化學又兼我們“巨浪”班主任的徐猶男老師。她當時還很年輕,教書育人都非常認真:講課生動活潑,深入淺出;教育關心學生熱情耐心,無微不至。那時她就被評為浙江省模範教師、先進工作者。以她對我的關心教導來說,我那時家境困難,她時常買學習用品給我用,買衣服給我穿,像母親般地關懷我。她還常常鼓勵我,要我好好學習,將來爭取上大學深造,做個有道德有學問的人。我在她的諄諄教誨下,努力學習,畢業時以優異成績保送到浙江師範學院(後改為杭州大學,現又合並為浙江大學)學習。在大學期間,我刻苦攻讀,畢業時又以優異成績保送成為新中國成立後全國第一屆研究生,在中國科學院浙江分院語言文學研究所深造。那時,“一代詞宗”夏承燾先生、著名漢學家薑亮夫先生、被魯迅稱讚為“當代詩孩”的孫席珍先生等,都是我的老師,親自授予學問。結業後,我一直從事教育工作,終被評為教授,後來還應邀到美國賓州大學講課……
退休以後,因子女都在美國工作,我也赴美定居。為適應美國生活,我到AdultSchool學習英語,當學到“學校教育”這一單元時,老師要我們用英語作文,我就以徐老師教書育人的動人故事為內容,寫成一篇文章。在這篇作文中,我還加了一段文字說:為了感謝徐老師對我們夫婦倆(我太太當年和我是湘師同班同學)的培養教育,我倆把所有退休金以及其餘財產,都設作獎學金,以資助農村困難戶子弟上學,以及親戚朋友子女雖考上大學但經濟有困難者,做學習費用。美國老師看到我的這篇英語作文,十分讚揚,她的批語寫道:“Howwonderful!Itsniceofyoutogiveback!”老師向全班同學朗讀全文,並作講解。我把這篇作文送給在美國讀初中高中的孫女外孫們,並告訴他們說,要是你們每學期各門功課都得“A”,就每人給五十元獎學金。我還把這篇英語作文,送給在中國受我倆獎學金資助的大學生,告訴他們說,要像徐老師教導的一樣,好好學習,努力爭取德智體全麵發展,不斷上進。我們要把中國傳統的“師道”精神,傳承到一代又一代,並傳到西方社會,讓中西優秀文化結合起來!這是我們因徐老師的“師道”感染而萌發出來的良好願望。
徐老師沒有結過婚,一生獻給了教育事業,前幾年她得了中風,生活不能自理,後又住進了醫院長期療養。2007年,恰值我們湘師“巨浪”班五十周年同學會,我們班32位老同學從各地趕到杭州蕭山區湘湖師範舊址相見。老同學多數從事教育事業,如今都已屆古稀之年,談起當年湘師的學習生活、師生之情以及此後各人的人生經曆,不禁感慨萬千!我即興賦詩一首,以作互勉與紀念:
湘師同窗情意稠,
轉瞬已屆五十秋。
人生努力終複始,
巨浪滾滾永不休。
同學會期間,我們參觀遊覽了湘湖的名勝古跡,當然,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要到醫院去看望敬愛的徐猶男老師。我們送了兩個花籃,在病房裏跟徐老師握手相見,親切言談,然後,護士們用手推車把徐老師推到醫院前門外麵,花籃放兩旁,32名學生和徐老師一起合影留念。
“尊師愛生”,這是師生關係的一般常理,我們和徐老師之間的師生之情,看似普通平凡;然而,尊師如尊“天地君親”,尤其“愛生”愛在根本上,即始終熱情關懷教導學生,希望他們德才兼備,成為有益於社會之人,這種體現“師道”精華的師生之情卻是偉大的。願中國的傳統師道精神發揚光大,與世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