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幻的燈光、喧鬧的音樂、狂舞的人群,加之周圍都是陌生人,這就更加容易讓人解開職場中的自我束縛,肆意釋放自己的個性和情緒。當充滿動感的舞曲響起的時候,無論是什麼樣的情緒,都可以隨自己的舞姿發泄出來。
3.極限運動
當工作遇到阻力,職場發展遇到瓶頸時,人們便想到用另外的方式來獲得征服感,如攀岩、蹦極和登山探險等極限運動。這些極限運動是職場群體表現自我,盡情地展示自己的另一個舞台,每當到達頂點,那種超越自我的快感是一種難以忘懷的樂趣,也是證明自己的一種方式,同時,心中的壓力也因運動一掃而光。
適當的發泄的方式有很多,總之,當心有不滿的時候,不要過度地強壓、隱忍,讓不滿的情緒越積越多,而要將不滿的情緒表達、宣泄出來,讓自己獲得心理的平衡,也獲得繼續努力的動力。所以,在職場中,當感到壓力過大、煩惱過多的時候,與其自我壓抑,倒不如痛快地發泄一次。
真正的快樂不是“擁有”,而是“選擇”
有人認為,擁有頗高的收入是快樂,擁有名車別墅是快樂,在這些人的眼裏,因為“擁有”才會“快樂”。誠然,擁有頗高的收入、名車、別墅等等確實能讓人快樂,但也有擁有豐厚的物質仍不快樂的人,因為真正的快樂不是“擁有”,而是“選擇”。
利維是一家餐廳的經理,他每天看起來都樂嗬嗬的。一天,一位朋友問他:“你是怎麼做到天天快樂的?”
利維說:“每天早上起來,我都會告訴自己,我應該是最快樂的人,所有不快樂的事都應該在最短的時間內忘掉。即使沒有好的事情發生,我也可以選擇做一個快樂的人,如果有人跑過來對我抱怨,我可以選擇接受抱怨,但我也會告訴他生活的美好。”
“但是並不是每天都能夠做到呀!”朋友說。
“的確如此,”利維說,“但是我永遠都不會放棄讓自己快樂起來。”
幾年後的一天,利維因為忘了關上餐廳的後門,結果,有幾個歹徒闖進來搶劫。利維遭到了歹徒的襲擊。幸運的是被鄰居發現並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經過18個小時的手術,利維活了下來。
當有人問他搶匪把他打倒時他怎麼想,他說:“當他們擊中我之後,我躺在地板上,忍受著巨大的疼痛。那時,我有兩個選擇,我可以選擇生,也可以選擇死,我選擇了活下去。醫護人員告訴我沒事。但在去緊急手術室的路上,我看到了醫生和護士臉上憂慮的神情,我真的被嚇倒了。他們的眼睛裏好像寫著‘他已經是個死人了’。我知道我需要采取行動。”“當時你做了什麼呢?”有人問。利維說:“當時,一個護士用最大的音量問我是否對什麼東西過敏。我回答說,‘有’。這時候,醫生和護士都停下來等待我的回答。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接著喊‘子彈’。當時他們都笑了,聽他們笑完之後,我就告訴他們,我現在選擇活下去,請把我當作一個活生生的人來開刀,而不要把我當成一個活死人。”
當一個人的生命麵臨威脅的時候,樂觀的人會選擇生存,而悲觀的人則選擇了放棄。選擇生存的人忍受著生命的苦痛,但是,苦痛過後總會有幸福的存在;選擇了放棄的人雖然不會忍受長時間的苦痛,但是,他們永遠都失去了獲得幸福的機會。
所以,一個樂觀者,總能懂得選擇快樂,這樣他的人生就會很幸福。
忙碌起來,別被憂鬱“活埋”了
心理學家認為,人閑下來後,憂鬱、恐懼、憤怒、嫉妒和攀比等情緒更易襲擊我們的大腦,它們會把原本進駐在我們大腦中平靜的、快樂的思想和情緒都趕出去。別讓憂鬱掩埋我們思想,忙碌起來吧。這樣你就可以把憂鬱從你的思想中攆走,找回快樂。
很多人常常有這樣的體會:莫名其妙的憂鬱情緒,常常會伴隨星期天等節假日闖入你的生活,你會感到孤獨煩躁、心神不寧,心理學家稱這種現象為“星期天憂鬱症”。
王智靈和丈夫結婚已經3年,丈夫在北京的一家公司任中層領導。兩年前,丈夫的公司從業務上考慮,決定每隔半年他就要到外地的分公司工作半年。剛開始分開的半年,王智靈有一種自由和快樂的感覺,家裏一個人,少了很多家務事做,少了陪丈夫出去應酬所占的時間,每到周末,她就和朋友們出去玩。這種日子過了兩個月。
有一個周末,她那些關係好的朋友像約好了一樣,都有各自的事情,她隻好一個人在家,和丈夫打了兩小時的長途電話。這天她幹什麼也沒有興趣,睡覺睡不著,看書、看影碟都看不下去,心裏煩躁不安,出去走了一圈,又覺得無聊,轉身又回家上網聊天,說不了兩句,又覺得無聊。她覺得這有點不像自己,平時上班的時候,她是多麼希望周末趕快來,可現在她害怕周末,隻要到周末,她就想出去,不願意在家裏待著,寧可跑到空無一人的辦公室看著密密麻麻的辦公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