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把反射和行為加以區別,例如咳嗽、打噴嚏、膝跳反射等隻是反射,不是行為。行為有三個特征:(1)有機體的行為由一定的情境引起,事先有機體看不見外部刺激物;(2)行為是別的有機體可以觀察到的。而意識,則別人觀察不到。所以不在他研究的範圍;(3)但他承認意識的存在,並把意識定義為“刺激對行為的控製作用”。他解釋說,通常,我們上飯館吃飯,事先並不知道哪個飯館的菜飯適合我們的口味,而是品嚐以後覺得那裏的飯菜好,以後去的次數多了,才成為它的常客的。他說,我們的行為,基本上都是這樣漸漸地培養形成的。這種操作性行為形成以後,那家飯館的菜飯(刺激)對我們的行為即起到控製作用。這樣的行為是飯館老板事先設計好的市場經濟競爭的手段。所以斯金納又把操作性行為叫做工具性行為。他還說,意識是看不到的,但這種工具性行為是可以觀察得到的事實,完全可以進行科學研究的。實驗者隻要設計好環境,就能預測和控製動物和人的行為。為此,斯金納認為,他給意識的研究開辟了一條科學研究的途徑。
第三,通過上麵的解釋,他把行為看作是刺激(s)和反應(R)的關係,並把華生的s—R公式用R=fX(S)來表示,即把反應看作刺激的函數:意思是,如果需要了解反應,隻看刺激就行。例如,所謂常客,就是飯館的菜飯(刺激)引起消費者常常來此吃飯的行為。飯館老板隻要把飯菜管理好,不愁沒有顧客。
第四,他和華生研究的對象也不同。他著重研究反應,而不是s—R的連結。如第二點所說,操作性行為是先有有機體的操作,然後有機體才發現刺激。他說,這類行為是動物和人類中最多見的,是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對象。
第五,把言語也看作一種操作行為,和華生把言語隻看作語言器官活動的觀點區別開。因而他對言語和思維采取同等對待的觀點。
總之,斯金納把人和動物的一切行為都看作反應和刺激的關係。反應是一係列的操作,不論外顯的行為或內隱的行為都一樣。行為受刺激控製,隻要安排好刺激就能控製行為。他還通過操作行為的規律研究學校教學改革、社會變革和科學發明。但是,斯金納晚年的日子並不好過,一方麵受到傳統心理學家的反對,另一方麵由於20世紀60年代認知心理學興起,在心理學是否研究意識的問題上,他受到來自上述兩方麵的攻擊。1974年他出版《關於行為主義》一書,將來自各方麵的批評意見集中歸納起來,一共有20條,斯金納認為,這20條批評意見都是對行為主義思想的誤解。非正統的行為主義赫爾(1884~1952)
我們已知道,華生的行為主義必須放棄意識,而以行為作為研究對象,行為的基本單位是S—R。在研究方法上必須達到實驗的、客觀的和數量化的要求。人們就是以這些基本觀點為標準來衡量一種心理學是否是行為主義的。托爾曼的目的行為主義和斯金納的操作行為主義,雖然都對華生的上述要求有些修改,卻還是符合華生提出的標準的,隻是包含有新意,故稱之為“新行為主義”。這裏講的耶魯小組不是這樣,它是一種非正統的行為主義。它起源於耶魯大學的赫爾,繼之以斯彭斯,完成於米勒和多拉德。
赫爾出生在紐約州阿倫附近的一個農場,幼年時家境比較貧困。在他三四歲時全家遷到密執安州居住。上農村小學時,他在農忙季節必須停止學習,幫助家裏幹活。17歲時,通過教師資格考試後,他教了一年書,第二年考入高級中學,1904年考入阿爾瑪大學,並在一家小旅店打工以維持生活。大學即將畢業時,因在一次聚餐中食物中毒,他患上了健忘症,從此身體虛弱。在療養期間,他仍攻讀數學、物理和化學,並在一所大學裏學習了兩年的采礦工程,後來在明尼蘇達的奧利弗鐵礦找到測定錳的工作。但是兩個月後,他又病倒了!病休兩年後,赫爾身體康複,1913年畢業於密西根大學。在大學學習時,他閱讀過詹姆士的《心理學原理》,覺得心理學是最適合他的專業,並經過一位教授的推薦進入威斯康星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由於他有健忘症,平時學習,尤其是閱讀新書時,他總認真做筆記並養成習慣。這樣,他一生中保留下27本讀書筆記和有關其他方麵的記錄。這些記錄對於研究他的學說及其思想發展是很有價值的。34歲那年他的博士論文被通過後,即留校任教。1929年耶魯大學校長安吉爾,因要加強該校心理學研究的學術力量,聘請赫爾來到耶魯大學任教。從此開始,他在耶魯大學一直工作到1952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