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從小樹立目標,將來才能成功——目標心理學(1)(2 / 3)

有人曾做過一個實驗:組織三組人,讓他們分別沿著十公裏以外的三個村子步行。

第一組人不知道村莊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遠,隻告訴他們跟著向導走就是。剛走了兩、三公裏就有人叫苦,走了一半時就有人幾乎憤怒了,他們抱怨為什麼要走這麼遠,何時才能走到一半。有的人甚至坐在路邊不願走了,越往後走他們的情緒越低落。

第二組的人知道村莊的名字和路段,但路邊沒有裏程碑,他們隻能憑著經驗估計行程的時間和距離。走到一半的時候,大多數人就想知道他們走了多遠,比較有經驗的人說:“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於是大家又繼續向前走,當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時,大家情緒低落,覺得疲憊不堪,而路程似乎還很長,當有人說:“快到了!”大家又都振作起來加快了步伐。

第三組的人不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上每一公裏就有一塊裏程碑,人們邊走邊看裏程碑,每縮短一公裏大家感到一陣快樂。行程中他們用歌聲和笑聲來消除疲勞,情緒一直很高漲,所以很快就到達了目的地。

通過這個實驗,大家都知道了目標的重要性。有了目標,我們就有了目的地,就有了希望。沒有了目標,我們就失去了方向,失去了努力的意義;沒有了目標,生活就不再富有樂趣,日子變得單調而無味;沒有了目標,也就沒有了好心情。

要成功,就先要了解自己,在了解自己之後,給自己我們確定合適的奮鬥目標。方向有時比努力還要重要。

退休之前,玫琳凱是“世界禮品公司”的訓練主管。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社會對婦女非常歧視,玫琳凱能做到這個職位實在是因為她自己太優秀了。當時女性和男性做同樣的工作,薪金往往隻能拿到男性的一半,這令玫琳凱十分憤怒。1963年,一次她出差回來時,發現自己手下的男助理居然被提升到比她更高的職位上,她十分氣憤而辭去了工作。從做了25年的直銷崗位上退休後,她決定寫下自己25年來工作中的種種經曆,以此來幫助其他女性在男性主導的商業社會裏獲得成功。在退休後的一個月裏,她坐在廚房的餐桌旁,列出了兩份清單,一份記述了以往在公司裏發生的各種美好的事情,一份則列舉過去數年來自己所遭遇的問題。在完成這些工作之後,不知不覺中她突然發現自己已經規劃了一套構成自已公司的市場計劃。於是她決心發揮自己的最佳能力與男人們一爭高下。最初玫琳凱的資金隻有5000美金。在她20多歲的兒子羅傑斯的支持下,1963年9月13日,玫琳凱女士在達拉斯的一個隻有500平方英尺的店麵裏正式成立了“玫琳凱化妝品公司”。公司從微不足道的5000美元投資起步,直到成長為如今的全球批發銷售額已經超過14億美元。而且自成立以來的年平均增長率將近兩位數,銷售部門在33個國家開展業務,美容顧問達到100萬人。

可見,目標比努力更重要。隻有有了目標,才有奮鬥的動力和奮鬥的方向,才能更好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

卡內基講過這樣一句話:目標是成功的起點,是成功者的指南針!

明確目標的人,就能勇往直前,努力去實現自己的目標;沒有目標的人,卻像水上的浮萍,東漂西蕩,不知何去何從。

同樣,目標也有大有小。我們有時候不能為了一個小目標,而放棄美好的未來。對於小目標,如果消耗太多的精力,我們可以選擇放棄。有時候,放棄也是一種美麗。

有這樣一條新聞故事。300條鯨魚為追捕一群沙丁魚,不知不覺中卻被困在一個海灣裏。沙丁魚是一種小魚,居然將海上巨人引向了死亡,鯨魚為 了追逐小利而死亡,為了微不足道的目標而空耗了自己巨大的能量,實在有 些不值得。還有這樣一個故事。據說在中南美洲有一種蜘蛛猿,動作非常 快,人們用裝有鎮靜劑的槍射擊、設置陷阱,都無法捉到它。有人想出了一 個辦法:在一個窄口玻璃瓶內放進一顆花生米,然後就等著它去拿那顆花生 米,一旦它拿到花生米,也就可以逮到它了,因為當它手握拳頭抓緊那顆花 生時。它的手就抽不出瓶口,而瓶子對它來說又太大了,它無法帶著瓶子一 起走,但是它卻始終不願放下手中的那顆花生米,即使在它身邊還有另外一 大堆花生或者香蕉。

通過上麵兩個例子可以看出,我們要為自己製定合適的目標。目標不合 適,也會使我們的努力付之東流。但是目標的製定帶有主觀性。隨著時間的 變化,原來合適的目標也可能變得不合適。所以我們也要學會及時調整,不 要總是呆在一棵樹上。

作為青少年,人生奮鬥的第一步就是為自己找到一個明確的目標。目標 是指路的燈塔,帶領我們走向輝煌的明天。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標鋪成的

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要製定合適的目標。我們一生中會製定很多目標,有長遠的目標,有短暫的目標。工作中有工作中的目標,生活中有我們對生活的追求。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標鋪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