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可供我們選擇的東西實在太多了,以至於我們容易在選擇中出現目標遺失,或者找不到人生奮鬥的目標。沒有遠大目標的人往往隻顧眼前那些已經到手的利益,而沒有長遠的計劃,因此它也不可能成為一個勝利者。如果製定了遠大的奮鬥目標,我們就明確了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就有了衡量的尺度,你就會做有利於目標實現的事。所以說奮鬥目標就是成功的指南針。
美國的斯坦福大學的專家曾做過—項調查。他們隨機抽取了一群年齡、學曆、條件都大體相同的人進行問卷調查,其中有一個問題是這樣的:你的生活有沒有目標?你的目標是什麼?結果他們抽取問卷統計以後,發現27%的人回答說自己沒有目標,60%的人認為自己的目標很模糊,有10%的人有明確的目標,非常明確自己要做什麼事,要達到什麼目的,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而隻有3%的人,不僅有明確的目標,而目還把目標記下來並把目標具體化。25年後,斯坦福大學對這些人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發現:當初27%沒有目標的人,都過得非常不好,潦倒貧窮,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甚至還有些人成了流浪漢;60%的目標模糊的人,們們雖然沒有太大的作為,但生活還過得下去;而10%目標明確的人,都在各行各業中有所成就;不但目標明確,而且將計劃寫下來的3%的人,最終大都成為了行業的頂尖人士。斯坦福大學通過這次調查,最終得出了—個結論:目標對人生具有巨大的導向作用。
目標就像空氣一樣,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動力。沒有目標的人就不能成功,就如沒有空氣人無法生存一樣。
弗洛倫絲是個遊泳好手。她是第一位遊過英吉利海峽的女性。1952年7月4日的清晨,卡塔琳娜海峽上籠罩著一片濃霧,海水特別涼,弗洛倫絲這天要開始一個新的嚐試,她要遊過卡塔琳娜海峽。早晨的海水把她凍得全身發麻。而且由於大霧,她甚至看不到保護她的船隻。下海遊了十幾個小時以後。她覺得渾身非常疲憊,於是她開始招手,把護送她的船召喚過來。她說:“我想上船,我遊不動了。”船長就跟她說:“您再堅持一下,已經不遠了。”“好吧,我堅持。”她又遊了幾十分鍾以後,她一看自己的表,已經遊了15個小時55分了,還沒有遊到岸,她說:“不行,我要上船。”
這時候也在護送船隻上的母親說:“孩子啊,堅持住,馬上就要到了。”她說:“我一點都不能遊了。”結果,上船以後她大為吃驚。她發現她上船的地點,離海岸隻有不到1公裏了,已經清晰可見,她非常後悔,差一點她就創了紀錄。後來有人問她:“你為什麼在那個時候上來,前麵的15個小時55分。你都遊過來了,為什麼不能再堅持一下?你若再堅持半個小時,你就可以到達目的地了。你真的是遊不動了嗎?”弗洛倫絲傷心地說:“說心裏話,我不是為自已找借口。如果當時能夠看見海岸,我也許就能夠堅持下來。”
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目標能夠給人動力。
有位實業家曾說過:“沒有目標,就沒有成功可言。”目標就似一盞路燈,照亮你前進的路。擁有它在身邊,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胸有成竹。
縱觀曆史,我們不難發現,人類的所有進步,大大小小的發明創造,都是先確定目標然後再實現的。古希臘著名演說家德穆斯勞小時候口才平平,而且還有點口吃,但是他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天天勤學苦練。最終成為古希臘著名的演說家。美國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也是憑著自己的創新力,隻用了短短24年,就讓個人財富達到了500億美元,建立了自己的“帝國”。我國有句諺語所說:“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願人人都能擁有自己明確的目標,這樣再加上辛勤的汗水、獨特的創新力,自己的成功之路一片光明!
作為青少年,隻要我們擁有明確的目標,並為之奮鬥,總有一天我們也會成功的。激勵自己,走向終點
在我們每個人成功之前,到底有多少人相信我們真的會取得成功呢?世界上隻有極少數的人對自己擁有完全的自信,相信他們自己就是登上金字塔頂端的那些成功人士。有時候,一個人能否成功,在於他是否擁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隻要我們有了堅定的信念,不斷地激勵自己,我們就能取得成功,走向終點。
下麵我們看一個關於卡耐基的例子。卡耐基在進人瓦倫斯堡州立師範學院後,開始了他走向成功的人生之路。
在那裏,卡耐基參加了12次比賽,卻屢戰屢敗。
最後一次比賽敗北後,戴爾開始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所有美好的希望粉碎了,他拖著疲憊的身子,筋疲力竭、意誌消沉地在102號河畔久久地彷徨。
總是失敗,對人的信心是極大的打擊。30年後戴爾·卡耐基談及第一次演說失敗時,還以半開玩笑的口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