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帕爾曼的例子可以看出:帕爾曼在不具備成功的條件下,獲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就是因為首先他自己沒有被自己打敗。他超常地發揮出他自身潛在的才華,用勇氣、智慧、膽識創造了奇跡,改寫了小提琴的演奏曆史。
洛威爾說過:“災難就像刀子,握住刀柄就可以為我們服務,拿住刀刃則會割破手。”災難既會造成一個人心理上的創傷和行為上的偏差,甚至會使意誌薄弱者一蹶不振;又能激發人的潛能,增強其韌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關鍵是大家看待它的態度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
施耐德的父親曾經擁有一艘取名為迪西的摩托艇,後來他把製造模型的工具箱送給了兒子。在考慮為教堂捐贈拍賣物品時,施耐德打開了它,不由得就想起了父親,還有父親在那艘優雅的摩托艇上拍攝的老照片。
起初,施耐德對摩托艇的故事一無所知。直到有一次他躲避了一項本應該做的事情時,父親才借題發揮說:“把你的帽子扔到牆那麵。”
施耐德困惑不解地問道:“這是什麼意思?”父親說:“麵對一堵難以逾越的高牆,如果你遲疑不決,那就把帽子扔過去。這樣你就會想方設法翻到另一麵去,我就是這樣來到芝加哥的。”
施耐德一直想不明白,父親在威斯康星州的雷因長大,何以離家來到芝加哥?對此,父親解釋說:“那年我20歲,除了那艘摩托艇外,什麼都沒有。記得一個夏天的早上,我攜帶著一包衣服,驅船來到芝加哥的貝爾蒙特港。由於一時找不到工作,我曾一度要放棄自己的夢想,駕駛著迪西返回雷因。然而我沒有那樣做,而是把帽子扔到了牆那邊。考慮到要想幹一番事業,就必須有一筆資金,我果斷地把迪西賣掉,斷絕了自己的後路。”
後來父親到愛迪森聯合公司工作,在一次舞會上認識了母親。經過艱苦的奮鬥,不僅在芝加哥成就了事業,還使全家人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在施耐德搬進新房之前,原先的那位房主在臥室壘了一堵牆,隔出一個小房間,卻遮擋了裏麵的光線。長年以來,他和妻子一直打算拆掉這堵牆,終因嫌麻煩費事而沒有動手。這天哥哥荷勃來到施耐德家裏做客,獲悉弟弟的這一困擾時,毫不猶豫地說:“這還不容易。”言罷,他隨手就拆掉了一塊牆板。
既然牆壁已經毀壞,又早就想拆掉,現在也就別無選擇了。在荷勃的幫助下,施耐德和兒子當即動手幹了起來。經過不到一夜的忙碌,一堵牆就拆掉了,企盼已久的明媚陽光終於灑滿臥室。
其實,拆除中間的牆壁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工作,但是由於思想上的懶惰,一直沒有動手去做,直到荷勃的光臨。困難也是一樣,其實有的困難就像一隻紙老虎,虛有其表,隻有你一努力,就能將它擊倒在地,關鍵是看你有沒有克服困難的決心。在麵對困難時,積極的心態非常重要對待。
因此,當我們青少年麵對無法避免的挫折時,我們應該勇敢地去戰勝它們,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把自己鍛煉得更加成熟。沙漠裏也能找到星星 人生在世,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稟性和天分,每個人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隻要我們找到自己人生的切人點,隻要按照自己的稟賦發展自己,不斷地超越心靈的羈絆,取得成功。
美國一家租車公司,長期以來位居第二,卻好評如潮。這家租車公司原本經營不善,由於工作人員太多,員工工作態度又很散漫,車子交到租車者的手中,單就車子表麵肮髒的程度,就會被譏諷為是“逃犯開的車子”。名聲到此地步,怎能不麵臨倒閉呢?
盡管如此,這家租車公司的市場占有率仍有一席之地,居第二,隻是離市場占有率第一名的租車公司,有很大一段距離,而第三名的公司正在奮起直追,已是相差不遠。
後來公司聘請了一位有“經營之神”美稱的奚得先生做總裁,他到任後在公司內部進行了大改革,先是采取重罰重賞的方式,提高了員工的服務水平,接著花重金尋找廣告公司為公司做形象廣告。
廣告大師彭巴克先生,經過一番調查和策劃後,告訴奚得先生:廣告就坦白直率地告訴大家——我在租車業中,排名第二。
奚得先生深感懷疑:“我們第二,為什麼人家還租我們的車子?”答案是:“我們更努力。”
奚得先生接受了這則廣告,坦坦白白、毫不諱言“自己差,因此就需要更加努力”。這樣不隻對內部員工有所激勵,對顧客而言,他們看到了一個正在努力向上的人,也看到了它的改變。不久之後,該公司的業績急速上升,市場占有率愈來愈接近第一名,但是第一名的業績也沒有衰退,受害者是第三名。
在該公司所有的車子上,都貼了奚得先生的電話,如果租車者發現車子不清潔、有煙蒂等情況,可以直接打電話給他。因為:“我們第二,所以要更努力。”
有一段時間,他們自認為逼近了第一,便放棄了第二的主張,結果業績開始下滑,因為大家卻認為它們不想再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