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會思考,才有贏的機會——思維心理學(1)(2 / 3)

在學習和生活中,如果我們遇到了難題,就應該堅持這樣的原則:找方法,而不是找借口。成功者找方法,失敗者找借口。方法總比困難多。討債本來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下麵一個例子就講述了王強是如何巧妙地替公司要回了欠款。

10年前,王強在一家建築材料公司當業務員。當時公司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討賬。產品不錯,銷路也不錯,但產品銷出去後,總是無法及時收到款。

有一位客戶,買了公司10萬元的產品,但總是以各種理由遲遲不肯付款,公司派了三批人去討賬,都沒能拿到貨款。當時王強剛進公司上班不久,就和另外一位姓張的員工一起,被派去討賬。他們想盡了辦法。最後,客戶終於同意給錢,叫他們過兩天來拿。

兩天後他們趕去,對方給了一張10萬元的現金支票。

他們高高興興地拿著支票到銀行取錢,卻被告知,賬上隻有99920元。很明顯,對方又耍了個花招,他們給的是一張無法兌現的支票。第二天就要放春節假了,如果不能及時拿到錢,不知又要拖延多久。

王強突然靈機一動,於是拿出100元錢,讓同去的小張存到客戶公司的賬戶裏去。這樣一來,賬戶裏就有了10萬元。他立即將支票兌了現。

當他帶著這10萬元回到公司時,董事長對他大加讚賞。之後,他在公司不斷發展,4年之後當上了公司的副總經理,後來又當上了總經理。 像這個故事一樣,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雖然不是很容易,但方法總是有的,隻要我們努力去思考。學習中的難題也是這樣。所以在學習中,如果我們遇到了難題,就應該堅持這樣的原則:找方法,而不是找借口。

比爾·蓋茨曾說:“一個出色的員工,應該懂得:要想讓客戶再度選擇你的商品,就應該去尋找一個讓客戶再度接受你的理由,任何產品遇到了你善於思索的大腦,都肯定能有辦法讓它和微軟的視窗一樣行銷天下的。”

所以,隻要努力去找,解決困難的方法總是有的,而這些方法一定會讓你有所收益。

相反,如果麵對問題,而不是去積極解決問題,而是找種種借口,這樣就會引起別人的討厭。

有一位剛畢業的女大學生,學識不錯,形象也很好,但有一個明顯的壞毛病就是做事不認真,遇到問題總是愛找借口。

剛上班時,大家對她的印象還不錯。但是沒過幾天,她就開始遲到,辦公室領導幾次向她提出,她總是找這樣或那樣的借口來解釋。

一天,領導安排她去北京大學送材料,要跑三個地方,結果她就僅僅跑了一個地方就回來了。領導問她怎麼回事,她說:“北大好大啊。我在傳達室問了幾次,才問到一個地方。”

老總生氣了:“這三個單位都是北大著名的單位,你跑了一下午,怎麼會隻找到這一個單位呢?”

她急著說:“我真的去找了,不信你去問傳達室的人。”

老總心裏更火了:“我去問傳達室幹什麼?你自己沒有找到單位,還要叫我去核實,這是什麼話?”

其他員工好心地幫她出主意:你可以找北大的總機問問三個單位的電話,然後分別聯係,問好具體怎麼走再去;你不是找到了其中的一個單位嗎?你可以向他們詢問其他兩家該怎麼走等等。

誰知她卻一點也不理會同事的好心,反而氣憤地說:“反正我已經盡力了……”

就在這一瞬間,老總下了辭退她的決心。

其實,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很多,老總讓她做的事情並不難,隻要用心就好了。如果老總生氣後,她能夠想辦法補救也好,結果她拒絕了同事們的關心。 為尋找方法而經常思考吧!它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合理的要求是鍛煉,不合理的是磨練。 洛克菲勒也曾經一再地告誡他的職員:“請你們不要忘了思索,就像不要忘了吃飯一樣。”下麵讓我們看看華人的首富李嘉誠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解決問題的。

作為華人的首富,李嘉誠的名字可謂家喻戶曉。李嘉誠的父親是位老師,他非常希望李嘉誠能夠考個好大學。然而,父親的突然去世,使得這個夢想破滅了。家庭的重擔全部落到了一個才十多歲的孩子身上,李嘉誠不得不靠打工來維持整個家庭的生存。從打工的時候起,他就是一個找方法解決問題的高手。

他先是在茶樓做跑堂的夥計,後來應聘到一家企業當推銷員。幹推銷員首先要能跑路,這一點也難不倒他,以前在茶樓成天跑前跑後,早就練就了一副好腳板,可最重要的,還要千方百計把產品推銷出去。

有一次,李嘉誠去推銷一種塑料灑水器。連走了好幾家都無人問津。一上午過去了,一點收獲都沒有,如果下午還是毫無進展的話,回去怎樣向老板交代呢?

盡管推銷得不順利,他還是不停地給自己打氣,精神抖擻地走進了另一棟辦公樓。他看到樓道上的灰塵很多,突然靈機一動,沒有直接去推銷自己的產品,而是跑到洗手間,往灑水器裏裝了一些水,將水灑在了樓道裏。十分神奇,經他這樣一灑,原來很髒的樓道,一下變得幹淨起來。這樣一來,立刻引起了主管辦公樓的有關人士的興趣,一下午,他就賣掉了十多台灑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