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能從一個小人物最後成長為石油大王,靠的不是別的,靠的就是思維的創新。
多年前,美國興起石油開采熱。美國最有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當時還隻是一個雄心勃勃的小夥子,也來到了采油區。開始時,他隻找到了一份簡單枯燥的工作,他覺得很不平衡:我那麼有創造性,怎麼能隻做這樣的工作?於是它就去找主管要求換工作。
沒有料到,主管聽完他的話,隻冷冷地回答了他一句:“你要麼就在這裏好好幹,要麼另謀出路。”
那一瞬間,他漲紅了臉,真想立即辭職不幹了,但考慮到暫時他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於是隻好忍氣吞聲地又回到了原來的工作崗位。
回來以後,他突然有了一個感覺:我不是有創造性嗎?那麼為何我就不能在這平凡的崗位上做起來呢?
於是,他對自己的那份工作進行了細致的研究,發現其中的一道工序,每次都要花39滴油,而實際上隻需要38滴就足夠了。經過反複試驗,他發明了一種隻需38滴油就可使用的機器,並將這一發明推薦給了公司。這1滴油,為公司節省了成千上萬的成本。
因此,我們青少年也必須有自己的見解。有了自己的見解,我們才能有自己的思想。思想是我們心靈的靈魂,有了思想我們才能做出與眾不同的事業。換個角度思考問題 世界上的對與錯、是與非都隻是相對的,沒有完全固定的模式,也沒有絕對的標準。同一個問題,當別人認為那是錯的時候而你卻一直堅持自己的觀點認為那是對的。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就像盲人摸象,大家的觀點不同。一個問題既然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所以有時換個角度來思考或許就會有新的發現。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剛成立的聯合國因為沒有合適的辦公地點而發愁。這時,洛克菲勒慷慨地將自己在紐約的一大片土地,無償地捐獻給了聯合國j聯合國的領導喜出望外,接受了這份饋贈,並且對洛克菲勒表示了深深的謝意。
難道洛克菲勒得到的僅僅是這些感謝嗎?不。早在給聯合國捐贈之前,他已經將所捐土地周圍的一大片土地買下來了。當聯合國的辦公地址一選定,周邊土地的價格就會立刻飛漲,除去所捐土地的成本,他還狠狠地賺了一大筆。
如果從捐贈土地的角度,洛克菲勒肯定是一筆不小的損失。但是他敏銳的洞察力確實讓人佩服。他的舉動不僅為他贏得了好名聲,還為他狠狠地賺了一筆。
立場不一樣,觀點自然也就不同。即使是真理,它也會隨著時間、條件以及環境等的改變而由絕對變成相對。換個角度看問題,也許你就能得到不一樣的答案,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答案都是有可能的,但有時也可能是我們正想要的答案。下麵就是一個這樣的例子。
20年前,在內蒙古一個偏僻、貧困的小村莊裏,有一位普普通通的年輕人。有一次,家人生了病,因為沒有錢,根本就請不起醫生。萬般無奈之下,年輕人想向鄉親借2元錢給家人看病。然而走遍了整個村子,也沒能借到錢。不是鄉親們不願意借,而是因為他們自己也很貧窮。
這件事,對年輕人的刺激很大。他覺得,要是再這樣在村裏呆下去,肯定是沒有希望的。於是,在19歲那年,他帶著6個窩窩頭,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到80公裏外的城裏去謀生。
城裏的工作本來就不好找,加上他高中都沒畢業,學曆低,要找一份好工作更是難上加難。
他好不容易在建築工地上找到了一份打雜的小工。一天的工錢是17元.對他而言隻夠吃飯,但他還是想盡辦法要每天省下l元錢給家人。
盡管生活十分艱難,但他還是不斷地鼓勵自己說:“絕對不會永遠是這樣”。他渴望自己出人頭地。為此,他下決心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2個月後,他被提升為材料員,工資加了1元錢。
靠比別人多付出,他初步站穩了腳跟。之後,他就開始重視方法。他認為:要在新單位站穩腳跟,就要得到大家更多的認可,甚至成為單位不可缺少的人。那麼,應該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