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些年,我們的犯罪預防和矯正率都在95%以上。有的孩子升了學,有的去當了兵,有的找了工作,人生又翻開了新的一頁。”李弘校長說。
“嗯,我想要是畢業了,就去上職業技術學校,學點技能,然後找個好工作。”采訪的最後,於娜娜一邊說一邊眨著眼睛,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未來。 從上麵的例子可以看出,叛逆並不是過錯,但是叛逆也要有個度。我們在有自己思想的同時,也應該多考慮一下父母和老師的建議。但是父母一般隻是普通人,他們不是談判專家,所以有時候的關心聽起來就像是“詛咒”,或許有些話你不愛聽,但這其實是他們氣極的表現。所以我們不能因為這些就把他們的關心關在門外,而是要試著去學會過濾。
總之,我們青少年在做事情之前,一定要學會思考。思考一下,什麼行為是需要的,什麼行為是必要的,什麼行為是錯誤的,這樣,你就會慢慢找到自己的路。但是,這條路需要慢慢地捉摸,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頓悟,我們在頓悟中成長著。網絡——隻是虛幻的世界
知識經濟的迅猛發展,使互聯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主題。在現代社會,網絡不僅是一種時尚和潮流的象征,更是一個國家整體科技水平的集中體現。雖然,我國的計算機互聯網起步比較晚,但近年來發展的勢頭也極其迅猛。據調查,截止到2008年6月,國內上網用戶的人數已超過l億,其中,85%以上是青少年,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的是高學曆未婚男性青少年。
調查顯示,青少年上網目的分為實用目的、娛樂目的、網絡技術使用和信息尋求四種。超過50%的使用率的是網絡遊戲和聊天,其次是使用電子郵件。約50%的青少年用戶有保持電子郵件聯係的朋友;25.2%的青少年用戶在聊天室或BBS上經常發言。青少年對互聯網的需求主要是“獲得新聞”、“滿足個人愛好”、“提高學習效率”、“研究有興趣的問題”以及“結交新朋友”等。
互聯網是怎樣影響青少年的生活的呢?這包括正麵影響和負麵影響。
(1)互聯網是青少年求知和學習的廣闊校園。網上學校的建立,為青少年的求知和學習提供了良好的途徑。
(2)互聯網為青少年獲得各種信息提供了新的途徑。傳統獲得信心的方式是看報紙和聽廣播。現在,互聯網已經成為青少年獲取各種信息的最佳來源。
(3)互聯網有助於青少年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對於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的青少年來說,網上的資源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寶庫。
(4)互聯網有助於拓寬青少年的視野,加強青少年之間的交流,增強青少年參與社會的能力。 消極方麵的影響是: (1)互聯網對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構成潛在的威脅。網上一些不好的言論可能會對青少年產生誤導,所以我們青少年要增強自己辨別是非的能力。
(2)導致許多青少年沉溺於網絡虛擬世界,脫離現實,甚至使一些青少年荒廢學業。無限製地泡在網上將對日常學習、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嚴重的甚至會荒廢學業。
(3)網絡犯罪將威脅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網絡上一些犯罪和色情內容更容易傳播。自製力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於好奇或衝動而會尋找類似的信息,從而深陷其中。
雖然網絡對青少年的成長有一定的益處,但是青少年自製能力比較差,往往會沉迷於其中而誤人歧途。尤其是現在,網吧不負責任地接納未成年人,家長和老師對此很是擔憂:“現在的網絡遊戲良莠不齊,不良的網絡遊戲將抵消我們的教育成果,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造成嚴重危害。”下麵兩個例子就是網絡上癮導致的惡性事件。
馬女士的兒子正在上初中,她為了勸兒子不要上網,真可謂用盡了一切辦法,結果母子幾近反目成仇。最近一次,兒子竟然把她推倒在地,狠狠掐住她的脖子。“我真是傷心到了極點。”馬女士眼裏閃著淚光。安陽市的王某由於玩網絡遊戲,經常逃學,學習成績從班裏的中上等降為班上最後一名。為了阻止他玩遊戲,家裏幾乎所有的辦法都用了。他媽媽絕望地告訴記者說:“一玩起遊戲,他就可以不吃飯、不睡覺、不洗澡、不理家人,請誌願者幫他戒除網癮,他根本不給開門。”“現在他已經是個廢人了。”家人對解救他已感到無力回天了。
上麵兩個例子告訴我們,沉迷網吧有著諸多壞處。它使一些“網癮”少年學習成績迅速下滑,有的甚至逃學、輟學。所以我們對網絡使用起來必須要謹慎。
其實,網絡本身並無好壞,關鍵取決於他們的使用者,隻要我們青少年合理使用,它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有益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