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識心術:做人做事第一項修煉(1)(1 / 3)

無論在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隻要你和別人有接觸,有效的識心術(洞察術)就能提高你的生活質量,讓你成為生活的大贏家。

一堂觀察課

醫學院一年級的學生排隊走進階梯教室,上最後一節王教授的人體生理課。王教授是這所大學資曆最老的教授,頗有聲望,因紀律嚴明而讓學生又敬又怕。所以當他右手拿著包走進來時,這間大教室裏鴉雀無聲。

王教授走上講台,從他的醫用包裏取出一個裝有黃色液體的量杯,放到麵前的講桌上。然後他開始說:“今天我想和你們討論一個話題,”他的聲音帶點火藥味,“我聽到一個傳聞,說我們對你們這些學生太嚴格,作業布置得太難,讓你們花的時間又太多。”

王教授停頓了一下,觀察他麵前階梯座位上學生們的表情。“好吧,讓我告訴你們。”他嚴厲地說,“你們真是不知道你們現在有多輕鬆!我上醫學院的時候,做的事跟你們一樣多,花的時間也和你們一樣多,況且我們那會兒還沒有這些奢侈的儀器,也沒有現代的實驗室,而這些東西你們現在已經習以為常了。舉個例子來說吧,”他問全班,“你們怎麼檢驗糖尿病?”

坐在第四排的一個女生回答說:“可以先采集尿樣,然後送去化驗室化驗。”“可以!”王教授回答說,“然後呢?”“然後拿回化驗單,根據化驗結果決定如何治療。”“沒錯。”王教授大聲說道,“然而,在我們那個年代還沒有這些裝備精良的化驗室,也沒有診斷室。很多時候我們必須自己動手化驗,沒有任何人的幫忙。比方說,你知道我是怎麼化驗糖尿病的嗎?”

女生迷茫地搖了搖頭說:“不知道。”“我來告訴你我是怎麼化驗的——用嘴嚐。”這下女生難以置信地搖了搖頭。

“沒錯!”王教授斷言道,“如果尿樣是甜的,那麼病人就有問題。”他拿起講桌上那個裝滿黃色液體的量杯繼續說,“這是我從化驗室拿來的尿樣,你們知道不,我可從來都沒有喪失診斷的能力。”王教授一邊說著,一邊用他的手指蘸了點尿樣,然後用舌頭舔了舔。“太惡心了!”這位女生大聲說道,其他同學類似的反映也表示這位女生並不是唯一一個覺得惡心的人。“嘿,至少不是糖尿病。”王教授說道,一邊還從實驗工作服的口袋裏抽出手帕,將手指擦幹淨。但這一舉動看來並沒有讓那些目睹這一“診斷”的學生停止騷動,他們一個個不停地竊竊私語,直到王教授命令他們安靜才有所收斂。

“我想,現在你們有些人一定在納悶為什麼我要做這樣一個示範。”他把量杯放回講桌繼續說道,“其實有兩個原因。第一,我是想提醒你們,醫學院從來都不是個讓人輕鬆的地方。要是你沒法承受這種壓力,現在你就該離開這個教室。那麼,作為一個一直提醒你們學醫有多難的人,我想讓你們每一個人都到講台上來,按照我剛才做的再做一遍。”他輕輕敲打著裝滿尿液的量杯說,“我想讓你們嚐嚐學醫究竟可以苦澀到什麼程度。”

王教授說完,沒有一個學生離開座位。“來啊!現在可不是你們害羞的時候。”還是沒人動。

“那麼,不如來點小刺激說服你們。”王教授提議說,“你們必須過了這關,才能繼續你們的學業。所以,如果你們不照我說的做,我就馬上給你們不及格,你們也好早日離開醫學院。”

這麼一說,看似起了效果。學生們不情願地磨蹭到講台上,緊張不安的情緒顯而易見。他們將手指伸進量杯,嚐了尿樣,然後立馬衝到洗手間,之後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等每個人都回到教室後,王教授又開始說:“做這個示範還有第二個原因,和之前的原因同樣重要,甚至更為重要。”話說到一半,他把量杯放回醫用袋裏,又繼續強調剛才他的話,“尿樣診斷示範的第二個原因是,教會你們在進行醫務工作時觀察的重要性。也許某天你們在為病人做檢查的時候,從他們口裏說出的是一回事,而他們的肢體語言告訴你的卻是另一回事。如果你仔細觀察他們,也許你就能發覺不對勁的地方,並且在考慮多方麵訊息的基礎上,做出準確的診斷。”

“那觀察到底有多重要?”王教授說最後一句話的時候,一不小心露出了一絲微笑,“如果你們剛才仔細觀察我的動作,你們會發現蘸了尿液的是我的食指,而我舔的卻是我的中指!”

故事很幽默,意義卻很深刻:觀察——周全又細致的觀察——對於如何閱人,如何成功地察言觀色來說的確非常重要。

問題在於,大多數人一輩子隻會看卻看不出真正的門道。也就是說:他們隻是盡最小的努力去觀察,周遭的一切隻是從他們的眼前一晃而過。這樣的人並不留心世界的細微變化,也不可能感知豐富多彩的生活畫卷,更不用說能夠分辨蘸上尿液的是中指還是食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