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社交中的心理戰術——掌控和影響身邊的人(3)(1 / 3)

當我們犯錯誤的時候,腦子裏往往會出現想隱瞞自己錯誤的想法。其實,承認現在的處境,才是解決好問題的第一步。出現問題,就找拒絕接受事實的借口,不禁會讓個人產生無力和厭煩感。與其回避不容回避的問題,不如承認問題之所在,以期處置。這種處事原則被稱為“阿什法則”。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所需要的不是去斤斤計較,而是尊重他人的意見,維護他人的“自尊心”。

美國著名顧問尼一韋經常會接待向賀華勃及羅克法芮這樣大名鼎鼎的人物,並很妥善地幫助他們解決所谘詢的、難處理的事件。一次,尼一韋想邀請著名的阿絲狄夫人參加即將在紐約動工的阿斯托尼亞大飯店的奠基典禮。“不行,”阿絲狄夫人說,“此事恕我不能遵命,你們之所以需要我,隻是讓我為你們旅館做廣告而已”。

但尼一韋的話卻使她大吃一驚,“夫人,的確如此,”尼一韋接著說,“然而,你也不會一無所獲的,你也可以借此接近廣大群眾。因為,這個典禮將由廣播電視向全國轉播。”後來他又向她聲明,他們並不希望她發表什麼演說,隻是要她到現場露一下麵就行了,並且反複強調了此舉的意義。最終阿絲狄夫人答應出席他們的奠基典禮。

從這一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尼一韋能使阿絲狄夫人答應的真正原因,在於一開始他就使夫人感到了自己出其不意的讓步。阿絲狄夫人說:“他們需要我做廣告,這是我不願意的。然而,他卻坦白地承認了這一點。在這一點上他表示出了讓步。”接下來尼一韋迎合阿絲狄夫人的心理去勸說,結果他成功了。

對於一般人來講,在對立的交談中,不肯輕易向當事人立即承認問題,這完全是“自尊心”與“習慣性防衛”在作怪。

在深層變革的時代,我們要學會如何降低習慣性防衛。比如減少防衛反應對情緒上的威脅,不斷進行自我反思以及建立破除防衛心態的信心。一般來說,有才幹的人,往往能在無形之中消除種種反對意見,然而,一旦這些事情不可避免地發生了,他們首先是傾聽對方訴說,並且向對方表示自己完全理解及尊重他們的意見,然後再陳述解決的辦法及自己的看法。

如果我們一開始就急於證明他們的觀點是正確或是愚蠢的,那麼我們自己也做了件傻事,其結果隻能是使他們堅持己見。如果我們對他們表示出應有的尊敬和同情,了解他們的真實企圖,然後循序漸進地指出他們有可能步入的誤區,我們就比較容易使他們來遷就和尊重我們的意見。

刺蝟定律:距離是一種美,也是一種保護

刺蝟是一種全身披著刺的針毛動物,通常群體而居,自成一個小團體。西方有一種刺蝟定律:每當天氣寒冷的時候,刺蝟被凍得渾身發抖,為了取暖,它們會彼此靠攏在一起,但是它們之間會始終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原來,如果它們相互距離太近,身上的刺就會刺傷對方,但如果距離太遠的話,又達不到相互取暖的效果。於是他們找到了一個適中的距離,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會被彼此刺傷。

在職場上,也有所謂的“刺蝟定律”,我們稱它為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在人際交往中,很多人認為與別人的交往越親密越好,其實不然,如果你不注意保持距離,把握分寸,就可能會在人際交往中受到傷害。距離是一種美,也是一種對自身的保護。

在目前的企業中,最可怕的“職業病”莫過於人際關係瀕臨破裂,以及嚴重壓力所造成的精神危機。幾乎每家公司的人事經理都表示,上班族人士由於同事間糾紛而導致心理健康問題的例子,實在是不勝枚舉。我們可以把“刺蝟定律”運用到領導與部屬、同事與同事之間的關係處理上,保持互不傷害的適當距離,達到共存共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