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教育的心理戰術——培養卓越不凡的孩子(2)(1 / 3)

黎巴嫩著名詩人紀伯倫說:“我寧可做人類中有夢想和有完成夢想願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願做一個最偉大的無夢想、無願望的人。”麵對孩子的夢想,很多父母會說那是不切實際的“好高騖遠”,他們不明白,正是有了夢想,不切實際才有可能變為實際。

一個真愛孩子的父母應當精心保護孩子的夢想,讓夢想的種子長成參天大樹。夢想就像人體成長所需要的微量元素與氨基酸,缺少它,大腦的營養就跟不上,思維就會遲鈍,沒有想象力、創造力。父母要學會給孩子以夢想,讓孩子在無數個夢想中,充分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

尊重戰術:自尊是人生必須學會的第一個原則

幼兒園開學的第一天,一群剛剛入園的孩子橫七豎八地坐在圖書館的地毯上,等待著接受他們人生的第一課。

一位老師微笑著問他們:“孩子們,我來給你們講個故事好不好?”“好!”孩子們答道。於是老師拿出一本書,講了個很短但很優美的童話。然後她告訴孩子們說:“這個故事是一個作家寫的,就在這本書裏麵,你們長大後,也一樣能寫這樣的書。現在哪位小朋友也能來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一位小朋友站起來,用幼稚的童聲講道:“我有一個爸爸,還有一個媽媽,還有……”這時,小朋友們看到老師在桌子上攤開一張非常好的紙,並開始很認真、工整地記錄著這個語無倫次的故事。

“下麵,”老師又說,“哪位小朋友能給這個故事配個插圖呢?”又有一位小朋友站起來,他仔細地畫一個“爸爸”,畫一個“媽媽”,再畫一個“我”。

雖然畫得很不像樣子,老師同樣認真地把它接過來,附在那一頁故事的後麵,最後,老師取出一張精美的封皮紙,把這份作品裝訂在一起。並在封麵上寫下了作者的姓名、插圖者的姓名,及“出版”的年月日。

老師把這本“書”高高舉過頭頂:“孩子們,瞧,這是你們寫的第一本書。寫書並不難。你們還小,所以隻能寫這種小書。我相信,等你們長大了,就能寫大書,就能成為偉大的人物。”

自尊是人生必須學會的第一個原則,要想讓孩子真正長大成人,就應該讓孩子從小就“站著”,而不是“趴著”去仰視那些大人物,這種自信心與健全的人格會為孩子的一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一個人的心靈世界,是要靠自尊來支撐的。尊嚴可以帶給人自信,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這就是“尊重法則”。

研究顯示:與9個月至3歲的幼兒多交談,會使這些孩子日後變得更聰明。在父母與子女之間關係平等,彼此尊重,且保持溝通交流的家庭裏,孩子的智商會比別的孩子明顯高出很多。

甘地夫人法則:讓孩子勇敢麵對挫折

印度前總理甘地夫人,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作為領袖,她對印度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作為媽媽,她是孩子心中最好的導師。

甘地夫人認為,生活中有幸福,也有坎坷。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使他們以後能夠從容不迫地適應生活中的各種變化。作為母親,她必須幫助孩子平靜地接受挫折,陪養他自我克製的能力。

甘地夫人的兒子拉吉夫12歲時,因病要做一次手術。麵對緊張、恐懼的拉吉夫,醫生打算說一些“手術並不痛苦,也不用害怕”等善意的謊言來安慰孩子。可是,甘地夫人卻認為,孩子已經懂事了,那樣反而不好,所以她阻止了醫生。

隨後,甘地夫人來到兒子床邊,平靜地告訴拉吉夫:“可愛的小拉吉夫,手術後你有幾天會相當痛苦,這種痛苦是誰也不能代替的,哭泣或喊叫都不能減輕痛苦,可能還會引起頭痛,所以,你必須勇敢地承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