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做個有人緣的人(2)(1 / 2)

我個人就缺乏人際交往的傾向。以前,我並不認為這有什麼不妥,直到我遇到了一位非常具有個人影響力的經理為止。那個經理沒有超人的智慧,但是他自稱認識了公司中幾乎每一個有能力的人,並和其中的許多人成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我不知道他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但我很快就發現,他的這種能力對公司非常有用。

比如,我需要在公司內部選拔一些職員到我的部門工作時,我就可以從他那裏獲得許多有關該職員的詳細信息;與公司其他部門協調工作時,他的人際關係網也可以發揮非常大的作用。從那時起,我發現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對於一個人,特別是一個領導者來說非常重要,我開始特別注重培養自己在人際關係方麵的影響力。在技術研究和開發方麵,溝通和說服的能力也至關重要。

比如,我們開發出了一項先進的技術,要把它變成公司的產品。這首先要說服公司的決策層。我們必須細心準備我們的產品建議書,並通過精彩的演講和現場展示,讓領導者相信我們研究出的技術對公司來說大有裨益,讓決策層認為即將開發的產品可以在市場上取得成功。這些工作都需要我們具備處理人際關係、展示自己、影響他人的能力。融洽和諧的人際關係能讓員工在工作中享受到更多的樂趣。如果人際關係不和諧,那麼職場EQ肯定會大大降低。耶魯大學的威廉和斯滕伯格主持過一項經典的群體智商研究。

發現群體成員處理人際關係的技能和協調能力是他們工作好壞的關鍵。後來的研究反複證實了這點,威廉和斯滕伯格發現,那些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人,不管他人感受如何的人拖了大家的後腿,特別是如果他們不能解決分歧或有效地進行交流的話,影響更大。社交技巧愈高明的人,情商越高。情感的收放是情商的一部分,比較受歡迎或個性迷人的人,通常是因為情感收放自如,讓人樂於與之為伍。善於安撫他人情緒的人更握有豐富的社交資源。

對手不如握手人生中由於有了對手,才會時刻激勵我們保持旺盛的鬥誌,不斷去挖掘自身的潛力。

由於業務能力嫻熟,能得到客戶的廣泛認可,僅在公司工作了三年時間的小張就已成為了所在部門的頂梁柱之一。但最近一段時間,小張發現同部門的小李異軍突起,後來居上。原來,由於公司的傳統業務這兩年都不是很景氣,小李負責的新興業務便成了他們部門的主要經濟增長點。

盡管小李來公司的時間不到1年,但領導卻屢屢露出了要提拔小李的意思。對此,小張感到很不公平,覺得無論是資曆,還是能力,自己都比小李強很多。領導這樣做,實在讓人難以接受。其實,像這樣的情形,在公司中是十分常見的。小李可以說是小張在公司內部競爭中的“勁敵”。某職業顧問公司在一項調查中發現,60%的白領因為忌妒而錯失高薪高職;72%的人采用硬碰硬的方式對待職場勁敵;隻有25.8%的人認為職場勁敵有助於自己職業成長;16%的人能夠很好地解決同勁敵的競爭。大部分人都認為,朋友能給我們最大的支持,是值得我們信賴的人;而敵人總是企圖傷害我們,捏造莫須有,我們最好的對策就是不去理會他。

事實上,朋友說好聽的給你聽,保護你,你的笑話即使難聽他們也會說好笑。相反,你的敵人恨不得抓到你的小辮子,你一出錯,他們馬上指責,不會保留,他們攻擊你最脆弱的地方——朋友絕不會出現的地方。所以正視敵人針對你的著眼處,可以讓你重新修補盔甲,彌補缺點,不斷地壯大自己。當下次他們再來時,你定是勝券在握。俗語“蚌病生珠”便是這一觀點的有力論據。一粒沙子嵌入蚌的體內後,蚌出於自衛會分泌出一種物質來療傷。時間長了,蚌的體內便會形成一顆晶瑩的珍珠。

在生活中,我們會碰到各種各樣的競爭對手。雖然他們令我們經曆挫折磨難,但這並不是壞事。因為對手的存在,才有了時刻激勵我們保持旺盛鬥誌的動力,促使我們不斷去挖掘自身的潛力。所以,善待並感謝你的競爭對手吧。把對手的進攻當作是上帝在催促你前進的鞭子。這樣,你就會真正地對對手感恩了。試想:如果這世界上沒有了敵人,你遇不到真正的對手了,你該會多麼的寂寞呀。所以,要感謝上帝賜給你這麼好的一個幫手,這是上帝安排他來陪伴你、來襯托你的呀。正是因為有了他,你才顯得偉大、才顯得成功。把握抱怨的分寸隻對有辦法解決問題的人抱怨,是有效抱怨的最重要原則。黛玉葬花是怨,怨中透著一份淒美,當然積怨成疾就不可取了;祥林嫂的絮叨也是怨,且更該怨,但怨過了頭就從惹人憐變成招人嫌了。一個讓人憐,一個讓人煩,一憐一煩,全在於分寸的把握。當你拋開上一輪職場生涯,精心規劃自己下一輪職場生涯時,別忘了將你的情緒歸檔整理。其中,“怨”是一個需要慎重對待的情緒。

隻要你是職場中人,就難免會和他人發生矛盾。隻要你還沒想調離或辭職,就不要使自己陷入僵局。專家指導職場中人要理智地進行抱怨,既表達了意見,又為自己留有回旋的餘地。

1.向正確的人抱怨隻對有辦法解決問題的人抱怨,是有效抱怨的最重要原則。仔細挑選你的聽眾,隻有在同級別的人之間,找那些自己也有抱怨要說給你聽的同事進行傾訴,抱怨才能真正達到效果。向上級抱怨是一件危險的事,隻有在你能提出建設性意見的時候,這才是可取的。向下級抱怨永遠不是一個好主意。你拿的薪水高,對下屬有控製權,因此他們不會被你的種種不幸所打動。雖然互相抱怨可能會不出錯,但可能也有危險。它可能會讓你們相互影響,陷入抱怨怪圈。你抱怨,另一個人也抱怨,你們都說:真是一個噩夢啊!之後,你們都回去工作。但並未得到全盤發泄的怨氣促使你又向毫無裁定權的人抱怨,而這隻能使你得到更多人的厭煩。因此,最好的抱怨夥伴,應該是那種在彼此傾訴之後就能打住對方抱怨的人。此外,如果是互相合作或有業務關係,你應該直接去找可能見到的最有影響力的工作人員,然後心平氣和地與之討論。假使這個方案仍不管用,你就應該將抱怨的強度提高,向更高層次的人發出抱怨。